第376章 曹孙联盟

一时间,江东上下,流言蜚语到处乱传。

甚至还有人传,说他孙权不如孙策和孙坚。

他们两人在世的时候,江东几乎少有败仗。

尤其是孙策,亲自领兵和并州军进攻,顶着敌军数倍于己方的时候,保住了地盘。

但是孙权一上位,江东的情况,立刻急转而下。

即便是江东上下一心,同仇敌忾。

但是在战略层面上看,磅礴的士气,简直是不值一提。

在并州军的面前,他们会用实力告诉江东一句话。

“三棍打散霸业梦,江东鼠辈你别跑。”

在这一刻,江东彻底被现实的大嘴巴子给扇醒了。

原来不是并州军太弱,而是孙策、周瑜太能打。

现在,两人一个已死,还有一个人被调回了柴桑。

江东在面对并州军的骑兵洪流,江东也被划分为了两大派系。

到底是主战还是主降,这就是一个问题。

如今谈和是根本不可能的了。

双方实力的鸿沟深不可测,他们仿佛渺小如鼠,在刘耀这条翻江倒海的蛟龙面前,败局已定,求和之言,无异于痴人说梦,他们尚无资格谈及和平。

摆在眼前的,唯有两途:是屈膝投降,还是负隅顽抗?

江东之地,会议连连,众议纷纭,皆在探寻破局之策。

世人多以为,刘耀之势力已如日中天,无可撼动,唯有俯首称臣,方能免于战火洗礼,保全一方安宁。

更有甚者,建言不如主动出击,先剪除刘琮、曹操之羽翼,再行屈膝求和,或许能以此换取一世显赫,尽享荣华。

然而,异议之声亦不绝于耳。他们认为,江东之地,兵强马壮,粮草丰盈,只要策略得当,未尝不能与刘耀一较高下,胜负犹未可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主张迎战者,多为孙坚旧部,诸如黄盖、程普等老将,他们历经风雨,战意盎然。

鲁肃、孙权、周瑜他们三人也是坚定不移的主战派。

但是他们却各自有分歧。

孙权现在想要保住江东的基业。

周瑜想要主动出击,他清楚,一旦未来江东这一代才俊凋零,根本就没有好的人才进行补充。

而鲁肃则是一直摇摆不定,他也不清楚,到底应该怎么办。

期间,孙权也曾经派人试探过,周瑜的意思。

周瑜则是直接表示。

在谈及侍奉老母、难以远行之情时(这不过是内心怯懦的一个微妙托词罢了),周瑜表达了愿将兵符相托的深意,誓要以一腔热血,亲自披挂上阵,誓夺荆州!进而图谋益州,与刘璋一争高下,共划天下为二。

然而,世事弄人,孙权对周瑜的信任,似乎总隔着一层薄雾。他内心深处,难免有所顾虑:倘若周瑜统帅大军,是否会借机深挖旧账,追查其兄孙策之逝的真相?

正因如此,孙权迟迟不肯放手兵权,只是蜻蜓点水般地增派了些许兵马,命周瑜镇守柴桑大营,继续磨砺那支令人生畏的水师。

周瑜心中,亦不时泛起对往昔的追忆,尤其是与孙策并肩作战的日子,那份情谊,如同潮水般涌来,难以平息。

“若论集结江东之士,于两军对峙间把握战机,与天下群雄一较高下,仲谋之才,确不如我;然至于选拔贤能,使各展所长,共守江东这片基业,我自愧弗如卿也……”

如此看来,孙权不过是一位擅于守成的君主,而非那锐意进取、开疆拓土的霸主。

自己即便是有心偷塔,但是架不住,没有兵线啊。

周瑜空怀壮志凌云,却觉世间知音难觅,唯孙伯符一人,能深入其心,共鸣其志。正当这份孤独与抱负交织之时,风云突变,曹操麾下智谋之士许攸,再度悄然踏足江东,秘密拜访孙权,意图编织一场权力的盟约。

许攸此行,手段隐秘,言辞恳切,竟奇迹般地赢得了孙权的信赖,促成了曹、孙两家联手御敌的盟誓,矛头直指雄踞一方的刘耀。

而且协议达成了之后,许攸并没有离开荆州,反而是在鲁肃的陪同下,前往了柴桑。

许攸明白,如今虽然孙权是江东的霸主,但是真正的能力挽狂澜之人,只有周瑜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