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城!”
随着阿敏的一声令下,数十队建奴士兵,驱赶着数千名已经剃发归附的朝鲜士兵向凌汉山进攻。
身着朝鲜布面甲(继承蒙制的布面甲,不是是19世纪时期朝鲜遭到法国入侵的“丙寅洋扰”之后发明的棉被甲)手握藤盾牌的朝鲜士兵们面色凝重,他们脚步沉重而坚定,一言不发的护着同袍推着盾车、云梯等攻城器械,像潮水般向凌汉山城涌去。
城墙上,朝鲜守军的将士们紧绷着神经,看着穿着同样甲胄的朝鲜伪军在建奴的指挥下向自己进攻,他们心中既有恐惧,也有愤怒。
“弓箭手准备!”
城墙上,接过指挥权的郡守朴有间对弓箭手下达命令。
“射!”
随着朴有间一声令下,朝鲜守军据高而放箭,一时间箭雨如虹,朝着攻城的朝鲜伪军倾泻而去。箭矢划破空气,发出尖锐的呼啸声,带着强劲的力量,直刺敌军。
然而,朝鲜伪军的攻势依然如潮水般汹涌而至,朝鲜伪军的盾牌手举着盾牌为推着攻城器械的同袍抵挡着箭雨的攻击。还有一部分朝鲜伪军弓手在建奴射手的组织下往城头上射箭压制守军,掩护己方进攻,双方在城墙上下展开了惨烈的对射。
尽管朝鲜士兵在战场上表现平平,但弓箭手们的战斗力却不容小觑。在城墙和盾牌手的掩护下,朝鲜的弓箭手们与城下的伪军以及压阵的建奴弓箭手展开了激烈的对射。一时间,战场上的箭矢飞的你来我往的好不痛快。
随着时间的推移,战斗愈发激烈。已经来到城下的朝鲜伪军纷纷操控着攻城器械不断撞击城墙,在城下连续的发出“嘭、嘭”闷响,刺激着守城朝鲜士兵的神经。
虽然韩国天天吹牛,更是把以前的高句丽当作是自己的嫡血亲祖宗。但是此时的李氏朝鲜显然是不认的,毕竟他们修筑的城池可没有一点高句丽的风格。此时的李氏朝鲜,除了平壤等几个大城,其它郡城啥的还是起薄石垣后堆土筑成城墙,这样的好处是省时省功,但是质量就不足外人道了,反正保证三四年不塌就行。再一个,李氏朝鲜大部分的城池城墙上也没有城垛和女墙,守城士兵腰部以上的部分得不到任何城墙防御加持,城墙上几乎没有,或者只有少量的敌台和望楼等附加防御构造,防御力堪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重要的是,李氏朝鲜的城池还十分有利于进攻者,毕竟上下城墙用的也是堆砌土坡,而不像明朝城墙一样有用来上下城墙的马道。壬辰战争中,倭军经常用火枪优势压制城头作战朝鲜士兵,然后借助攻城器械或者直接攀爬,迅速的攻上朝鲜城墙,人多了再往里一个冲锋就打下了李氏朝鲜的城池。战争初期,倭军的加藤清正等人就是靠这一手在三个月内拿连续攻下了李氏朝鲜的诸多城池,就连李氏朝鲜的三个首都也都是迅速攻克。后来,建奴进攻李氏朝鲜时,李氏朝鲜依旧还没有改变城防结构,导致李氏朝鲜在南汉山城被揍得很惨。
虽然防守压力很大,但是朝鲜守军还是凭借着弓箭手的远程压制和近距离精准射杀以及擂石滚木帮助压制住了朝鲜伪军的进攻。
申时,当天空飘起了雪花后,眼见天色渐暗不利于攻城,阿敏下达了停止攻击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