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谁是匪谁是兵?

第一听到这个还是在朱桥镇,当时陆衍之和他说苏承基等人可能与这件事有关系,甚至把他往徐政发现了线索,随后被苏承基、张成等人想办法弄出长吉县这条线上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可是如今,他却听到了另一个不一样的版本,这件案子力主调查的人是廖勋,而不是徐政。同时,这件案子是被陆衍之压下去的。

这时候,一旁的陈脚夫突然开口,声音低沉:“方才混乱初起时,陈某其实也在这附近,看到了事件的全过程。现在想来,整个过程是有些不对劲的。”

顿了顿,陈脚夫继续道:“人群起初之时惊慌,但很快就有几个声音特别尖锐的人在人群中鼓噪,反复大喊‘城门要关了’、‘快冲啊!’之类的话,这才彻底引爆了恐慌。这股恐慌来的很快,裹挟着百姓们向着小西门而来。当时某就已经发觉了不对,便到高处查看,还真的在人群中发现了几个不断穿梭的身影。”

“那些人,不像是普通老百姓,当百姓们向着小西门奔涌而去之时,这些人也在慢慢的退走。”

衙役也一拍大腿:“对对对,陈师傅这么一说,我也想了起来,是有那么几个人,喊的最凶,跑得也快。段小旗下令之后,他们好像就不见了踪影。”

李逸听完,沉默了片刻,忽的,一股冷意顺着脊椎悄然爬升,直到天灵盖。

结合衙役透露的陆廖二人的恩怨,以及陈脚夫和老衙役关于骚乱中“鼓噪之人”的描述,再回想起之前在朱桥镇所表现出来的“正气凛然”,但又处处透着算计的表演。

一个更加阴沉、更加可怕的猜测在他心中逐渐清晰起来。

陆衍之,他远非他表现出来的那般无奈和正直,他或许早就料到了,甚至是刻意推动廖勋与苏承基的行动,包括小西门下的这场惨剧。或许正如廖勋所说,陆衍之把握的时机实在是太好了,就在大家准备陷入绝境之时,突然跳出来阻止。

而这场小西门下的血案,就是为了彻底激化矛盾,将“屠戮百姓”的罪责钉死在廖勋与苏承基一党的头上,为他后续的清洗行动制造最完美的借口。那些鼓噪之人,很可能就是他派出来的。

而廖勋姐姐的死,还有那位巡察御史的意外死亡,这其又隐藏着多少陆衍之不可告人的秘密?

这长吉县的水,远比表面看到的更加浑浊,更加幽深。

李逸抬起头,望向朱桥镇的方向,目光仿佛穿透了重重屋舍和那笼罩天地的光幕,跨过了茫茫距离,落在了那个看似儒雅、实则心机深沉的县令身上。

他缓缓吐出一口浊气,指尖无意识的相互摩挲。原来,最大的敌人,或许从来都不是那明面上嚣张跋扈的廖勋和苏承基、苏江河之流。而是那个一直隐藏在幕后,看似合作,实则将所有人都当做他晋升的踏脚石的陆衍之。

或许,应该和廖勋聊一聊了。

转过头,李逸看向陈脚夫:“陈师傅,今日还有些事情,待过几日,在下一定携礼上门,一来感谢陈师傅的救命之恩,二来,有些修行上的事情想要请教陈师傅,还请陈师傅不吝赐教。”

“善,某就在家里等着李少侠了!”

李逸没想到陈脚夫一口应下了。他原本以为这位佛门俗家弟子会不愿意,结果一口答应了?要知道,很多时候,自己修行上的情况是不会轻易告诉别人,也不会和其他人相互讨论。

这一切,貌似看在是背后那委托陈脚夫守护自己之人身上才答应的。

现在,他对于此人的兴趣越来越浓了。

随即,李逸又看向衙役,“县衙的主簿可在,如今县丞和县令暂且不能管事,这时候就应该主簿站出来,快去寻主簿,先安抚好全城百姓为第一要务。同时许多城外之人,也得寻找能够安身之所。”

“好!”衙役点点头,向着县衙的方向疾驰而去。

“那陈师傅,改日在下再来向陈师傅请教。”转过头,李逸看向一直跟在自己身后,默不作声的夏嫣然,“嫣然,走,我们去县衙。”

夏嫣然点点头,向着陈脚夫点头致意,随扈脚步轻点约上房顶,身后夏嫣然悄无声息跟在身后,二人向着县衙疾驰而去,几个跳跃之间,就已经消失在陈脚夫的视线之内。

“一个读书人,竟然走上了武夫的路子。”

陈脚夫轻轻呢喃,随即摇摇头,看着小西门下忙碌的众人,以及地上还没有来得及清扫的血迹,摇头叹息一声,向着内城码头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