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赞助商的新要求

会议陷入短暂沉默。对方调出数据面板,低声与后台沟通。沈逸趁机将整段对话同步上传至“天选系统”,启动“形象策略推演”模块。

系统界面首次出现非战斗类任务提示:“输入参数类型不匹配,是否加载‘商业影响评估’衍生模型?”沈逸确认授权。界面短暂闪烁,数据流出现紊乱,三秒后重建结构。

“极速学习模块”开始解析:从训练日志中提取团队行动规律,从过往比赛录像中抓取非战斗时段行为密度,从赞助商文档中剥离关键词权重。最终生成两个评估轨道——A轨“品牌曝光潜力值”,B轨“战术干扰风险指数”。

A轨初始值为63.8,B轨为29.1。系统提示:当前安全区间为B轨低于35,A轨可通过非核心节点优化提升。

“我们接受基础框架。”对面终于回应,“但需要你们在首场小组赛后,提交具体执行方案。品牌方希望看到可量化的视觉输出。”

“方案可以做。”沈逸点头,“但必须由我主导设计流程,你们提供反馈,而非直接指定动作。”

对方迟疑两秒,同意。

会议结束,虚拟空间关闭。沈逸摘下神经连接环,现实中的训练室只剩下终端待机的微光。他没有立即起身,而是将战术日志与会议录音合并导入系统,启动双轨模型的深度演算。

A轨数据开始波动:若在加载界面采用三角站位,中心位为“夜莺”,两侧队员同步抬手动作,辨识度可提升至71.3;若在胜利结算时加入0.8秒定格动作,传播留存率预计增加18.5%。B轨同步监测:此类动作若发生在技能冷却期间,干扰指数维持在26.4,属安全范围。

系统弹出建议:“可设计一套模块化行为序列,仅在非战斗时段激活,避免与战术指令冲突。”

沈逸调出角色模型界面,开始尝试组合动作节点。他将“夜莺”的法杖抬起角度设为45度,配合脚步微调形成固定姿态;团队集结时,设定林悦为信号触发者,其释放护盾技能后的0.5秒内,其余队员同步完成手势响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模型推演显示:整套流程耗时1.2秒,发生在技能间隙的概率为87.6%,B轨风险值回落至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