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伸了个懒腰,后背靠在椅子上晃了两下。实验室的灯亮着,屏幕上的数据还在滚动,保育箱里的晶滤菌安静地漂浮着。
他盯着自己手里的旧款氧气瓶看了几秒,开口说:“你说这玩意儿能不能再聪明点?比如我一喘不上来气,它就自动多给点氧。”
娜娜站在操作台前,手指轻点界面。“你上次心率超标是在暗流中连续转向十七次之后,系统检测到供氧延迟一点二秒。”
“那不就是差点憋死。”陈浩把瓶子往桌上一放,“咱都研究出能干活的细菌了,难道还搞不定一个氧气瓶?”
苏珊从记录本上抬头,“问题不在供氧量,在调节速度。现在这套系统反应太慢,遇到突发情况只能靠人硬撑。”
卡尔坐在角落充电,耳机线插在耳侧接口上,听见这话笑了声。“你们是想让它学会看脸色吧?看你脸发紫了赶紧喷一口。”
“差不多。”陈浩点头,“我要的是会照顾人的装备,不是个铁疙瘩。”
娜娜没说话,转身调出数据库。几分钟后,屏幕上跳出一组新结构图——双腔储气,内置处理器,外接生命体征感应模块。
“方案已生成:OX-Ⅱ型智能氧气瓶。”她说,“主舱高压储氧,副舱动态调节输出,根据使用者呼吸频率、心率和运动强度实时调整流量。”
“听着像私人管家。”陈浩凑过去看,“能加个提醒功能吗?比如‘主人该减肥了’这种。”
“可以设置语音提示。”娜娜面无表情,“建议优先级低于安全警报。”
“别加。”苏珊合上本子,“他要是听见机器劝他少吃两口,肯定当场砸了。”
“我才不干这种事。”陈浩摆手,“我对设备一向温柔。”
卡尔拔下耳机线,“那你上次为什么用扳手敲通讯仪?”
“那是它先不理我的。”
娜娜开始拆解旧氧气瓶,动作利落。她取出控制芯片,重新布线,又从旁边拿过一块银灰色合金片。
“这是星尘矿提炼的复合材料。”苏珊递过来一把微型夹钳,“做阀体加固层,抗压性比原装高四成。”
“焊接点容易裂。”卡尔凑近看了一眼,“热应力分布不均。”
“那就冷接。”娜娜切换工具模式,用磁压贴合技术将合金片嵌入连接处,“不需要高温,避免结构损伤。”
八小时后,第一台原型完成。
外壳依旧是熟悉的军绿色,但侧面多了两条散热槽,底部加了一圈感应环。启动自检时,指示灯由红转绿,一声短促的“滴”音响起。
“通过基础测试。”娜娜说。
“有没有更响点的声音?”陈浩问,“万一我正忙着逃命呢?”
娜娜调整了鸣响装置,第二次自检时声音提高了十二分贝。
“行,这次能听见。”他满意点头。
第二天清晨,试水任务开始。
四人穿戴新装备下潜,目标区域为上次观测舱部署点附近。水流平稳,能见度良好。
“当前深度四百七米。”娜娜报告,“OX-Ⅱ运行正常,供氧输出稳定。”
陈浩活动肩膀,感觉背上的瓶子比以往轻快。“真别说,这东西好像知道我要动一样,提前就把气供上了。”
“因为你刚抬手的时候心率上升了零点三。”娜娜说,“系统预判你即将进行肢体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