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优先。”她说,“美观不在设计范围内。”
改造完成,第二次并网启动。
灯光亮起,水泵重新运转。监控显示频率偏差从12%降到5%。
“进步了。”陈浩拍拍配电箱,“但它还在抖。”
“需要进一步优化。”娜娜调出波形图,重新编写控制逻辑,将两路电源的峰值输出错开十五分钟,并加入动态补偿算法。
第三次测试。
偏差降至1.3%。设备稳定运行。
“成了?”陈浩盯着灶台上的火焰。蓝焰安静燃烧,没有忽明忽暗。
“初步稳定。”她说,“但夜间仍存在风险。”
果然,第二天凌晨三点,警报响起。
陈浩被吵醒,趿拉着鞋跑过来。灶火微弱,照明灯频闪。电池组发出低电量警告。
“咋又来了?”他揉着眼睛。
“沼气压力下降。”娜娜读取传感器数据,“夜间温度降低,发酵速率减缓,发电量不足。系统转由电池补电,接近安全阈值。”
“所以白天存不够,晚上又供不上?”他挠头,“这不是存钱过年嘛,结果年还没到钱先花完了。”
“需建立优先级调度。”她说,“建议:日间优先使用太阳能,多余电量充入电池;夜间优先启用沼气发电,电池作为备用。”
“行。”陈浩点头,“但要是沼气也不够呢?”
“加装联动机制。”她继续编程,“当压力低于设定值时,自动关闭非必要设备,如装饰灯、空气循环扇。”
新协议上传,系统进入48小时连续测试。
期间经历日照变化、发酵周期波动,全站设备未再断电。控制面板最终显示:“能源供应连续性:99.8%”。
“牛。”陈浩看着数据,“这下真不怕黑了。”
娜娜正准备归档记录,突然,头顶一声异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