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机内部的噼啪声刚落,卡尔的手已经按在了侧盖上。他没抬头,声音压得很低:“别碰电源。”
陈浩蹲在一旁,手还悬在半空。刚才那一下像是电流打在金属壳上的回响,又像是线路烧断前的最后一声咳嗽。
“还能修吗?”他问。
娜娜的手指在控制台划过几道,屏幕跳出一串数据流。“最后一次异常记录在三小时前,调试阶段。”她顿了顿,“有人启用了‘超频预设’模式。”
“谁干的?”陈浩扭头看四周。
“操作日志显示是临时授权指令。”娜娜调出权限记录,“使用的是你的账户。”
“我?”陈浩瞪眼,“我没碰那个按钮!”
“但指纹和虹膜验证通过。”娜娜看着他,“是你本人操作。”
陈浩一愣,随即拍腿:“我想起来了!开幕式前我让苏珊帮我调整投影角度,她站在我位置上操作过。”
苏珊正从艺术区走回来,听见名字停下脚步:“我就是点了个校准选项,别的没动。”
“超频预设和校准模式在同一菜单二级页。”娜娜说,“你可能误触了滑条。”
空气安静了一瞬。
卡尔低头拆开外壳,露出里面焦黑的一段导线。“难怪冷却系统提前失效,这根主供电线早就老化了。过载一次就撑不住。”
“所以问题不是零件质量,是我们自己搞出来的?”陈浩挠头,“还真是人祸。”
“准确说是人为误操作叠加设备疲劳。”娜娜补充。
“现在说这些没用。”卡尔把温度计夹在主板边缘,“外壳六十度,再高五度就得自动锁机。”
陈浩抹了把脸:“意思是,不换零件,这机器撑不过半小时?”
“十分钟都难。”卡尔合上盖子,“除非我们能现场做个新导线组件。”
“基地没库存。”苏珊摇头,“上次补给清单里就没这型号。”
“那就自己造。”陈浩站起来,“娜娜,你资料库里有没有类似情况的维修方案?”
娜娜双眼微闪,接入知识库。几秒后她说:“有三个参考案例:一是火星前哨站用合金丝应急修复信号塔;二是深海观测舱用树脂封装替代绝缘层;三是民间改装爱好者用废旧电路板提炼金属重制接头。”
“选第一个。”陈浩说,“我们要的是能扛住高频电流的东西。”
“材料呢?”苏珊问。
“钛合金导电性好,耐高温。”卡尔说,“艺术区雕塑边角料里就有。”
“我去拿。”苏珊转身就走。
“等等。”娜娜叫住她,“需要高纯度金属丝,不能有氧化层。最好带切割工具。”
苏珊点头,快步离开。
陈浩翻出工具箱,找出密封胶和散热片。“这些东西凑一块,真能顶事?”
“理论可行。”娜娜调出建模界面,“我来计算结构参数,确保耐压值达标。”
卡尔开始拆卸损坏部件。“得先测清原厂规格,不然做出来也不匹配。”
三人各忙各的,现场只剩下工具碰撞声和键盘敲击声。
十分钟后苏珊抱着一块银白色金属片回来,后面还拖着一小推车废料。“挑了最干净的一块,钳子、剪刀、打磨片都带来了。”
卡尔接过材料,用放大镜检查表面。“氧化不多,可以处理。”
娜娜将设计图投在屏幕上。“按照原导线直径0.8毫米,长度12厘米,需编织成双股绞合结构以增强稳定性。”
“听着像织毛衣。”陈浩咧嘴。
“差不多。”卡尔拿起钳子,“只不过织错了会冒烟。”
苏珊用切割刀小心取下一段金属丝,递给卡尔。他用镊子夹住一头,另一只手拉紧,开始绕制。
“慢点。”娜娜提醒,“张力超过阈值会导致晶格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