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群。”她说,“长宽约两百米,呈三角布局。顶部有太阳能接收阵列残骸,侧面留有进出通道。”
“有人吗?”陈浩问。
“红外扫描未检测到生命信号。”她调整焦距,“内部无光源,无电磁活动。初步判断已废弃多年。”
“多少年?”
“根据风化程度推测,至少三十年以上。”
“三十年……”陈浩搓了搓手,“够久的了。说不定里面连灯都能用。”
“也可能一碰就塌。”卡尔泼冷水。
“塌了也得下去。”陈浩盯着屏幕,“只要有个屋顶,就能想办法发电。”
娜娜开始计算最佳观测轨道。飞船将绕行星球赤道一圈,全程保持三万公里以上距离,同时收集地形、温度、辐射等基础参数。
“预计两小时后完成首轮扫描。”她说,“之后可决定是否进一步接近。”
“行。”陈浩伸了个懒腰,“趁这段时间,我把降落预案理一遍。虽然咱没钻机,但好歹有切割枪,说不定能拆点废铁当燃料。”
“你还想烧金属?”卡尔问。
“某些合金高温分解能释放能量。”娜娜解释,“效率低,但紧急情况下可用。”
“我就说嘛。”陈浩笑,“废物也有废物的价值。”
他站起身,走到主控台前,拿起一支笔在便签上画了几道线。
“着陆点选这儿。”他指着裂谷西侧一块高地,“背风,视野好,离建筑近。万一出事跑得快。”
“前提是能安全下来。”卡尔说。
“当然。”陈浩点头,“推进器必须全程可控,不能摔个底朝天。”
“我会提供实时数据支持。”娜娜说,“包括重力场变化和地壳应力波动。”
“挺好。”他笑,“咱仨凑一块,总比一个人瞎撞强。”
舱内气氛明显轻松了些。之前那种憋闷感消失了,取而代之是一种小心翼翼的期待。
陈浩看了眼屏幕,那颗灰褐色的星球静静悬在那里,裂谷深处隐约透出一丝暗红。
“你说它会不会突然喷火?”他问。
“有可能。”娜娜说,“概率12%。”
“12%也算彩头。”他咧嘴,“至少证明它还活着。”
飞船缓缓切入预定轨道,引擎轻响着调整姿态。主屏上的图像越来越清晰,那些建筑的轮廓也愈发分明。
陈浩盯着看了很久,忽然说:“不管里面有没有电,只要有个屋檐,我就想进去坐会儿。”
“为什么?”娜娜问。
“因为……”他笑了笑,“我已经好久没在地面上睡过觉了。”
他转身走向休息区,脚步比刚才轻快许多。
娜娜继续监控数据流,卡尔在驾驶位检查推进系统状态。
主屏上,星球的影像持续放大,建筑群的入口正对着飞船驶来的方向,像一张半开的嘴。
飞船距离三万公里,航向稳定,准备进入下一阶段观测。
控制台的指示灯一闪,红色警报框弹出一角,还没展开就被娜娜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