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的手指从那扇刚压合完的窗框上移开,指尖还残留着橡胶条被挤压后的温热。他站直身子,肩膀发出几声咔哒响,像是生锈的铰链被人硬掰了一下。车间里的灯泡闪了半秒,没人抬头看。
娜娜正把最后一条测试数据归档,屏幕光映在她脸上,像一层薄薄的霜。苏珊合上记录本,笔帽拧了两圈才扣紧。卡尔蹲在夹具旁边,手里扳手转了一圈又一圈,其实螺丝早就拧死了。
“咱们修了六扇窗。”陈浩忽然开口,“花了两天。”
没人接话。
“之前漏风的那一扇,也就差了不到一厘米。”他走到公告板前,手指划过【返修完成:6】那行字,“可那一厘米,差点让整个三号区晚上吹穿堂风。”
苏珊抬眼:“现在不是修好了?”
“是修好了。”陈浩点头,“但下次呢?要是地震来了,我们还在磨夹具?洪水灌进来的时候,我们排班表还没画完?”
空气停了一下。
卡尔松开扳手:“你是说……搞演练?”
“对。”陈浩转身,靠在操作台上,“不能光盯着墙不塌,得让人也不慌。”
娜娜立刻调出资料库界面:“历史数据显示,在突发灾害中,接受过模拟训练的团队反应速度平均提升百分之五十三,伤亡率下降六成以上。”
“你连这都有?”苏珊皱眉。
“有。”娜娜说,“还包括人类在恐慌状态下平均会忘记七项已知操作流程。”
卡尔挠了挠后脑勺:“所以你是怕到时候我忘了关阀门?”
“我是怕我自己踹翻灭火器。”陈浩咧嘴一笑,“上次换保险丝,我手抖得跟筛糠一样。”
苏珊没笑:“搞演练可以,但我们现在哪有时间?门窗还没全做完,材料还得分类,明天还有两班倒。”
“所以才要练。”陈浩说,“不是让大家放下手头活去演戏,而是把应急变成新的日常。”
娜娜补充:“建议将演练设计为模块化流程,每次耗时不超过三十分钟,可安排在交接班间隙。”
“你看。”陈浩冲苏珊抬手,“机器人比你还懂体恤人。”
苏珊翻了个白眼:“我不是反对练,是怕流于形式。走个过场,喊两句‘地震啦’就散了,有什么用?”
“那就别走过场。”陈浩走到白板前,抄起记号笔,“第一项,真震起来怎么办。第二项,水漫进来怎么撤。第三项,断电断网怎么撑住。”
他每说一句,就在白板上写下一个词。
地震
撤离
断电
“每一项都得有动作标准。”他说,“比如地震来了,谁先关能源阀,谁去确认人员位置,谁守通讯台。”
卡尔摸着下巴:“那得有人假扮伤员吧?不然大家都站着,看不出问题。”
“可以。”娜娜调出模板,“已有十七种灾害响应预案可供参考,包含角色分配、时间节点与容错机制。”
“听着像上班打卡。”苏珊嘀咕。
“本来就是另一种上班。”陈浩笑了,“只不过这次发的是生存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