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梦溪笔谈与匠心之念

最后,还用分子料理的手法(用海藻酸钠和钙水)做了几颗伪装成荔枝的“虾球”,追求“以假乱真”的趣味,体现“格物”之趣。

菜品上桌,果然引起了沈括极大的兴趣。他每道菜都要仔细观察、询问做法原理,仿佛不是在品尝美食,而是在进行一场严谨的科学考察。

“妙!这豆腐竟能切得如此之细?需何等利刃与稳定之心?”

“三禽同炖,竟能各自保留其味又相互渗透?火候拿捏竟精妙至此!”

“此物看似荔枝,入口却是虾滑?如何做到?用了何种凝固定型之法?莫非是用了某种藻胶?”

他问题一个接一个,姜小勺只好尽量用他能理解的方式解释,什么“刀工唯手熟尔”、“火候存乎一心”、“藻胶遇钙成球”…听得沈括眼中异彩连连,大呼“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苏轼在一旁大快朵颐,笑道:“存中兄,美食当前,当先满足口腹之欲,再探其中至理不迟!”

沈括这才反应过来,连忙品尝,这一尝,更是惊叹:“味美绝伦!更难得是其中蕴含巧思与至理!小友不仅庖厨技艺高超,更暗合格物之道!佩服!”

这顿饭吃得像一场学术研讨会。沈括对后厨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尤其是那三个菌泥罐子(姜小勺只好谎称是祖传的发酵秘器),以及墙上那幅【吴道子壁痕】和【韩干白菜图】,他都能从材质、笔法、意境等方面分析得头头是道,甚至试图用他的科学知识解释那【悟道】和【生机】气息的成因(当然没猜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最后,酒足饭饱,沈括心满意足,收获满满。他沉吟片刻,从怀中取出一个看起来十分古朴精致的罗盘(并非哥伦布那种航海罗盘,而是带有复杂刻度,用于测量和勘舆的),递给姜小勺:

“小友今日款待,让沈某大开眼界,获益良多。此物乃老夫平日观测记录所用,虽不及小友店内奇物精妙,却也伴随老夫勘验山河,记录星象,蕴含一丝‘求索’与‘实证’之意。便赠与小友,聊表谢意。”

【…获得蕴含【求索】与【匠心】意念的物品:【梦溪罗盘】…】 【…效果:微弱提升宿主对事物原理的探究欲望与理解能力…置于店内可微弱增强“精确”、“有序”之氛围…】

姜小勺大喜过望!又是他急需的“秩序侧”宝物!而且【求索】与【匠心】,这正是一种人类文明中极其宝贵的理性与创造之力!

他郑重接过罗盘,连声道谢。

沈括又记录了一番,这才心满意足地告辞离去。

送走沈括,姜小勺立刻将【梦溪罗盘】放置在铁锅附近,与【放翁酒壶】形成犄角之势。

果然!罗盘一放定,其上那【求索】与【匠心】的意念便散发出来,一种追求精确、秩序、理性的场域缓缓展开。虽然微弱,却与酒壶的【忧思赤诚】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那混沌的“标记”。

姜小勺的【灵嗅鼻】能清晰地感觉到,那“标记”的混乱气息又被压制和净化了一丝!效果比单用酒壶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