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图卷燃心火与金石证清白的

专家的手指在即将触碰到画纸的瞬间停住了。他皱了皱眉,似乎有些疑惑。这画给他的感觉极其奇特,艺术水准极高,情感冲击极强,但…纸张的“感觉”(在姜小勺的意念影响下)似乎没那么古老?墨色和颜料也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新鲜感”?

他又看向周围——三个看起来像老坛子的菌泥罐子(被姜小勺暗示为发酵容器),一株长得特别好的绿植,一些厨房用具,还有一个躺在躺椅上、穿着奇怪古装、脸色苍白的男人(郑侠)。

这环境…怎么看也不像收藏国宝的地方。倒像是个…有点艺术情怀的厨子的工作间?

“这幅画…是怎么回事?”专家看向姜小勺,语气带着探究。

姜小勺强作镇定,按照想好的说辞回答:“领导,这是一位朋友,是位非常有才华的历史题材画家,他基于对北宋熙宁年间历史的深入研究,怀着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呕心沥血创作了这幅《流民图》摹本,暂时寄放在我这里观摩学习的。绝对不是文物,就是现代艺术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刻意强调了“摹本”、“现代艺术品”、“深切同情”、“呕心沥血”,不断强化自己覆盖上去的意念。

专家将信将疑,又仔细看了看画,那精湛的技艺和饱满的情感让他实在难以轻易否定。他拿出一些便携的检测仪器,对着画作进行无损检测。

数据显示,纸张纤维、墨料成分…似乎都与现代高端仿古宣纸和墨锭吻合?(这自然是姜小勺意念和菌泥能量影响的结果)

专家脸上的疑惑更深了。这画太“真”了,真到不像仿的;可检测数据又指向现代。难道现在的仿古技术已经达到如此以假乱真的地步了?还是说…

他又将目光投向躺椅上的郑侠:“这位是?”

“哦,他就是那位画家朋友,姓郑。创作这幅画耗尽了心力,身体不适,正在我这里休息。”姜小勺赶紧解释。

郑侠此时也微微睁开眼,虚弱地看了专家一眼,那眼神中的悲悯和疲惫倒不似作假。他艰难地开口,声音嘶哑:“…画…乃心声…见笑了…”说完又闭上眼睛,仿佛连说话的力气都没了。

这番表现,反倒更加坐实了他“呕心沥血的艺术家”身份。

专家沉默了。他绕过后院,又检查了其他地方,自然一无所获。最终,他回到《流民图》前,叹了口气:“画是好画,情是真情。虽然检测显示是现代材质,但这艺术水准和历史还原度…足以乱真。姜老板,希望你这位朋友遵守法律法规,这类高仿作品,也需注明仿制身份,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显然,他最终还是倾向于相信这是一幅技艺超群的现代摹本。

姜小勺心中巨石落地,连忙保证:“一定一定!谢谢领导理解!”

文物局的人最终无功而返。送走他们,姜小勺几乎虚脱,后背全是冷汗。

好险!差点就万劫不复!

经此一遭,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流民图》的力量和敏感性。它既是净化利器,也是烫手山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