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时味居在一种微妙的氛围中营业。姜小勺强作镇定,苏轼、袁枚等人则气定神闲,甚至隐隐有些期待晚上的“演出”。朱载堉还在后院调试了一下他的某些能发出奇特音律的装置,说是要“增添氛围”。
晚上九点,送走最后一位客人,姜小勺挂上了“打烊”的牌子,仔细检查了门窗。片刻后,林薇准时到来。她今天穿着一身利落的休闲装,背着那个可能藏有设备的手包,眼神锐利而冷静。
“姜老板,我来了。”她开门见山,“希望今晚的谈话,能有实质性的内容。”
“请坐,林记者。”姜小勺引她到一张收拾干净的桌前坐下,为她倒了一杯刚沏好的、香气清幽的龙井茶,“我知道你有很多疑问。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你一个问题——你相信这个世界,存在超出常理认知的事物吗?或者说,你愿意相信,某些看似不可能的传承和技艺,或许真的以某种不为人知的方式存在着?”
林薇没想到姜小勺会这么直接,她沉吟片刻,谨慎地回答:“作为记者,我尊重事实和证据。但在事实面前,我愿意保持开放的心态。前提是,有足够可信的证据。”
“很好。”姜小勺点了点头,“那么,接下来你看到、听到的,或许会挑战你的认知,但我希望你能暂时放下固有的怀疑,用心去感受。”
他话音刚落,后院的灯光忽然暗了下来,只留下几盏昏黄的、造型古雅的灯笼散发着柔和的光芒。一阵若有若无、空灵缥缈的埙声不知从何处响起,带着苍凉的古意。紧接着,一阵清越悠扬的琴声加入,与埙声应和,是朱载堉在抚琴。
林薇被这突如其来的氛围变化惊了一下,下意识地握紧了手包。
这时,通往后院的那扇门被轻轻推开。首先走出来的是苏轼,他今晚换上了一袭宽大的深色汉服(姜小勺紧急准备的),长发用一根木簪束起,手持一卷书册,步履从容,气度沉凝,与平日里豪放不羁的“苏先生”判若两人,更像一位从历史深处走来的鸿儒。
他身后跟着袁枚,同样身着古装,手持羽扇,面带微笑,眼神中透着洞察世事的睿智。
两人走到姜小勺和林薇桌前,苏轼微微颔首:“林姑娘,又见面了。”
林薇看着眼前这两位气质迥异、仿佛瞬间切换了时空频道的人,一时间竟说不出话来。这……这绝不是简单的COSPLAY!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气韵,那种眼神中的沧桑与智慧,是演技无法企及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苏……苏先生?袁先生?你们这是……”林薇的声音有些干涩。
袁枚轻摇羽扇,笑道:“林姑娘不是一直想知道,我等究竟是何人,为何时常聚于此地吗?”
苏轼接口道,语气带着一种悠远的意味:“时光长河,奔流不息。然总有些许支流,或因执念,或因机缘,得以短暂交汇。时味居,便是这样一处……奇妙的交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