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槌子将要落下之际,林灿却忽然转向陈教授的方向,微微颔首,用不大但足够附近人听清的音量说道:“陈教授,晚辈对中医古籍也有些兴趣,见此本批注颇有见地,一时见猎心喜。若教授志在必得,晚辈自当割爱。”
这一手以退为进,极其漂亮!既表明了自己并非恶意抬价,而是真心欣赏(立住了有文化品味的人设),又给了陈教授极大的尊重,还将自己放在了道德高地。
陈教授闻言,严肃的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摆了摆手:“无妨,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小友既然有兴趣,君子不夺人所好。”他放弃了竞价。
最终,林灿以十五万的价格拍下了这本古籍。
这个小插曲引起了不小的关注。不少人都对这个能和陈教授谦让、并且似乎对冷门古籍有研究的年轻人产生了兴趣。苏念卿也再次看向了林灿,眼神中少了几分审视,多了几分探究。
拍卖会继续进行。林灿没有再出手,但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他成功地在苏念卿和陈教授面前,留下了一个不同于寻常富二代的、有内涵且知礼的印象。
拍卖会后的酒会环节,才是真正的社交场。林灿端着一杯香槟,并没有急于靠近苏念卿,而是先与几位之前耗子标记过的、在金融或科技领域颇有建树的中生代企业家交谈了几句。他凭借“初级商业嗅觉”和“语言艺术精通”,提出的问题和见解都恰到好处,既不显外行,又能引发对方的谈兴,很快便融入了几个高质量的谈话圈。
他在积累人脉,也在等待时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果然,不久后,陈教授似乎与苏念卿交谈完毕,独自一人走向休息区。林灿知道,机会来了。他找了个恰当的时机,自然地走到陈教授身旁。
“陈教授,刚才冒昧了。”林灿再次为拍卖时的事情致意。
陈教授对这个谦逊有礼的年轻人印象不错,笑道:“年轻人有见识是好事。你也对中医感兴趣?”
“略知皮毛,主要是家中有长辈曾受惠于中医,所以一直心存敬意。尤其对一些古法记载的调理之道很好奇,觉得其中或许有现代医学未能尽述的智慧。”林灿的回答滴水不漏,既表达了尊重,又引向了对方可能感兴趣的领域。
果然,提到“调理之道”和“古法智慧”,陈教授的话匣子打开了少许。两人从《温病条辨》聊到一些慢性疾病的调养,林灿虽然专业知识不及对方,但他思路清晰,善于倾听和提问,总能引到关键点上,让陈教授觉得与他交谈很舒服,不知不觉就多说了几句关于免疫系统平衡和长期养护的重要性。
这番交谈,自然落入了不远处苏念卿的眼中。她看到陈教授与林灿相谈甚欢,看到林灿那专注而真诚的侧脸,心中对他的好奇又增添了几分。
就在这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插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