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蜀王杨秀突然来访

宿主的梦 苲草 1957 字 19天前

极尽奢华:

顶层:正殿、内殿、东西朝堂,庄严肃穆,处理朝政。

中两层:一百六十间精舍,金银珠宝镶嵌,绫罗绸缎覆壁,供其享乐休憩。

底层:侍从区,宦官、宫女、侍卫数百人,时刻待命。

皇后萧氏的翔螭舟紧随其后,形制略小,奢华不减。其后是四十五艘嫔妃宫船,同样金碧辉煌,彩旗羽饰在阳光下闪耀夺目。

再往后,是五千余艘等级森严的楼船舰队:

五楼船: 皇子、公主、诸王、三品以上高官。

四楼/三楼船: 外国使节、高僧名道、四品官员。

二楼船: 五品以下官员及眷属随从。

更庞大的,是殿后船队: 数不清的运兵船、辎重船密密麻麻,首尾相接,竟绵延二百余里,宛如一条钢铁与木材铸就的巨龙匍匐在运河之上。学者估算,仅船上人员便逾十万之众。如此庞然大物,启航便耗去五十余日。

驱动这“巨龙”的血肉引擎,是八万余名被强征的纤夫。 仅拉拽龙舟一项,便需一千零八十名壮汉,分成三班,昼夜不息。讽刺的是,这些在泥泞中挣扎的民夫,竟被要求身着锦衣!远望之下,仿佛河岸铺展开一片流动的“云锦”,将帝王的奢靡与民间的血泪荒谬地编织在一起。其他船只的纤夫同样三班轮替,士兵亦被迫加入拉纤行列。两岸,更有无数鲜衣怒马的骑兵高举旌旗护卫,遮天蔽日,马蹄踏碎田野,人喊马嘶交织成一片压抑的喧嚣。

维持数十万人(乘客、纤夫、护卫)的消耗,是沿途五百里内百姓的噩梦。 杨广一纸令下,附近州县必须无偿供应一切物资。官吏为媚上,强征暴敛,每日运送粮秣的民夫竟达十万人!食物堆积如山,腐烂变质便挖坑掩埋,造成触目惊心的浪费。炀帝本人穷奢极欲,酷爱“缕金龙凤蟹”“玲珑牡丹虾”等奇珍,每餐珍馐无数,残羹剩肴同样弃之如敝屣。无数百姓因此倾家荡产。

这奢华的巡游本身,更成为掠夺的由头。 为装饰车骑仪仗、旌旗羽盖,朝廷严令天下州县进贡骨角、齿牙、皮革、珍禽羽毛。催逼之下,百姓入山填泽,张网设罟,致使水陆禽兽几近绝迹。贡品不足,只得向富户高价购买,一根雉鸡尾羽竟值十匹缣帛,白鹭羽亦需五匹,物价飞腾,民生凋敝。

抵达江都,奢靡仍未止步。 杨广又命赶制三万六千人的庞大仪仗队(黄麾仪仗)。每次出游,卫士手持华盖麾羽,填街塞路,队伍绵延二十余里。所用器物,皆由高官“参酌古今”,务求古雅华贵,所费不赀。

杨秀的瞳孔剧烈收缩,那些数字在他眼前化作滚滚洪流——三十万工匠的血汗凝成龙舟,八万纤夫的脊梁铺就水道,而两岸十州百姓的口粮,尽数化作了御厨里腐烂的珍馐。纸页间隐约浮现出运河两岸"饿殍蔽野,人相食"的惨景,与龙舟上日夜不息的丝竹声交织成最刺耳的讽刺。

这场耗费了帝国海量人力、物力、财力的“龙舟巡幸”,是隋炀帝好大喜功、穷奢极欲的巅峰写照。 它榨干了民脂民膏,将无数百姓推入深渊,也在大隋王朝的根基上,凿下了最深的裂痕,为日后的覆灭埋下了无可挽回的祸根。

杨秀扶着案几缓缓起身,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他喉头滚动数次,才挤出沙哑的声音:"这些事...秀往日虽有所耳闻,却始终不愿深想。"他颤抖的手指抚过手稿上那些刺目的记载,"今日得见这些手稿,方知何为触目惊心。"

他闭目深吸一口气,胸膛剧烈起伏,再睁眼时,眸中已燃起压抑已久的火光:"近日探听朝局,更觉痛彻心扉。身为先皇血脉..."话音戛然而止,他猛地攥紧袖口,"连翘常与我说起公子之事,言语间尽是钦佩。今日冒昧前来,实是...想求公子指点迷津。"

文渊唇角微扬,抬手斟了盏新茶推过去:"伯父若真有心,晚辈倒有个浅见。"

"哦?"杨秀身体不自觉地前倾,茶汤在盏中荡起涟漪,"愿闻其详。"

"与其听我空谈,"文渊指尖轻点案上地图,"不如让连翘带您看看蜀地的市井巷陌,再去嫣儿的宣传部走走。若得闲时,可与王通品茗论道..."他忽然压低声音,"更该去工坊里,听听那些工匠们怎么说。"

窗外恰有惊雷滚过,雨幕中隐约传来新铸农具的敲打声。杨秀望着茶汤里晃动的倒影,忽然发现那里面扭曲的面容,竟与江都龙舟上醉生梦死的帝王有三分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