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纠结中的杜如晦

宿主的梦 苲草 1301 字 19天前

彼时的长安城,人口分布早已形成 “南虚北实,东贵西富” 的格局。

北部靠近皇城与宫城,坊市密集,官员贵族宅邸林立,人声鼎沸;东部多是世家大族聚居地,朱门高墙,尽显华贵;西部紧邻西市,商贾云集,财货流通,一派富庶景象;唯有南部,因靠近外郭城城墙,位置偏远,坊市稀疏,人口寥寥,连坊内的屋舍都多是低矮的土坯房,条件远不及北、东、西三区。

而昌明坊,正坐落在这片 “南虚” 之地 —— 位于朱雀门街之西第二街,从北数第八坊,恰是南城偏西的位置。

追溯其历史,隋初文帝为充实城南,曾将整坊土地划拨给汉王杨谅,建造起气派的王府;可到大业年间,汉王谅谋反失败,王府被没收,转而赐给伶官,归属于家令寺管辖,从此便失了往日的荣光。

如今的昌明坊,只开东西两扇坊门,坊内一条东西横街贯穿始终,将坊市分成南北两部分。

坊西有清明渠潺潺流过,渠水虽清,却没能带活这片土地 —— 整坊面积约 平方米,看似广阔,却因近南城外郭城边缘,成了贫民杂居之所。

白日里人烟稀少,入夜后更显冷清,治安也格外松懈,坊墙上被私自凿开的宅门随处可见,却从无人纠察,只余下斑驳的墙皮,诉说着被遗忘的落寞。

这日午后,城市建设总指挥房玄龄站在昌明坊西坊门前,手里捧着一张羊皮纸地图。地图上用墨线细致标注着坊内的街道、房屋与清明渠的走向,重点区域还圈着红色印记。

他指尖沿着地图上的横街划过,目光落在坊南那片低矮的屋舍区,眉头微微蹙起,又很快舒展开 —— 改造长安城,本就是项浩大的工程,而昌明坊的 “偏” 与 “破”,恰恰成了最好的起点。

“先易后难,从昌明坊入手,既能摸索经验,又能尽快腾出安置之地。” 房玄龄对着身旁的属官缓缓说道,语气里满是笃定。

他抬头望向坊内,清明渠的水声隐约传来,远处几个孩童在横街上追逐嬉戏,虽显破败,却藏着重生的可能。随着他一声令下,长安城市改造的第一锹土,即将在这片被遗忘的坊市里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