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马匪营

雪原上的风裹着砂砾,打在简陋的木栅栏上噼啪作响。赵安康站在临时搭建的了望塔上,望着远处连绵的帐篷,嘴角勾起一抹复杂的笑意。不过半月功夫,他竟从一个独行剑客,变成了这群“马匪”的头领。

帐篷里住的,都是他从鞑子部落里救出来的汉人——有农民、有工匠、有落魄的书生,甚至还有几个曾经的明军士兵。他们大多身无长物,除了一身伤痕,就只剩下对鞑子的刻骨仇恨。

“赵大哥,今天又搜着两车盐!”一个脸上带着刀疤的汉子兴冲冲地跑过来,他叫王二,原本是个猎户,全家被鞑子杀害,被赵安康救下后,就死心塌地跟着他。

赵安康点点头:“分下去吧,让弟兄们都多吃点肉。”他从纳虚葫里摸出个油布包,里面是几块红糖,“给孩子们送去。”

王二接过红糖,咧嘴一笑:“还是赵大哥想得周到!”

看着王二跑远的背影,赵安康叹了口气。他本不想当什么头领,可这些人无家可归,若不把他们组织起来,要么冻死饿死,要么再被鞑子抓去当奴隶。他索性将缴获的战马、牛羊、粮草都集中起来,在这片荒无人烟的山谷里扎了营,白天让精壮的汉子跟着他去“劫掠”鞑子的部落,晚上则教他们些粗浅的拳脚功夫和避险的法子。

说是“马匪”,其实更像支复仇者小队。他们只抢鞑子的部落,不碰任何汉人村庄,抢到的东西除了留足过冬的,剩下的都分给附近逃难的百姓。时间一长,竟有不少走投无路的汉人主动来投奔,营地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赵大哥,南边来了个商队,说是想跟咱们换点皮毛。”另一个汉子跑上来说道,他叫李秀才,是个落第的举子,识文断字,负责营地的账目。

“商队?”赵安康有些意外,“让他们进来吧,搜仔细点,别混进鞑子的奸细。”

没过多久,李秀才就领着一个穿着棉袄的商人走了进来。商人约莫四十多岁,面色精明,看到赵安康,连忙拱手:“在下张老实,见过赵头领。”

赵安康打量着他:“张老板从哪来?想换些什么?”

“在下从山海关来。”张老实陪着笑,“听闻赵头领这里有上好的貂皮和狼皮,想换些回去,顺便……想问问头领要不要些药材和铁器?”

赵安康眼睛一亮。药材和铁器正是营地急需的。他从纳虚葫里取出几张鞣制好的貂皮:“这些你先看看,药材要治风寒和刀伤的,铁器要斧头和箭头。”

张老实接过貂皮,眼睛都直了:“好皮子!好皮子!赵头领放心,药材和铁器我都带来了,保证是上好的货色!”

两人谈妥了价钱,张老实的伙计们开始卸货。看着一箱箱药材和捆好的铁器,李秀才激动得手都在抖:“有了这些,弟兄们冬天就不怕生病,弓箭也能修好了!”

赵安康却没那么乐观。他走到一个伙计身边,看似随意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指尖却在对方的棉袄上划了一下——里面露出的不是寻常的棉絮,而是细密的麻布,更像是军中的衬甲。

他不动声色地退回帐篷,对王二使了个眼色:“把那个张老实和他的伙计都看住,别让他们乱跑。”

王二虽然疑惑,还是点头应下。

等到深夜,赵安康悄悄潜入张老实的帐篷。张老实和几个伙计正低声说着什么,看到赵安康闯进来,脸色骤变。

“赵头领深夜来访,有何贵干?”张老实强作镇定。

赵安康没说话,只是拔出倭刀,刀光一闪,划破了一个伙计的棉袄,露出里面的甲胄。

“你们是明军的人?”赵安康眼神冰冷。

张老实脸色惨白,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赵头领饶命!我们是山海关总兵府的人,奉周将军之命来看看您!”

“周遇吉?”赵安康有些意外。

“是!是周将军!”张老实连忙道,“周将军说,赵头领在北地杀鞑子,护百姓,是条好汉!只是……只是您这样带着一群百姓,终究不是长久之计,鞑子迟早会派大军来围剿!”

赵安康沉默了。他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可这些人拖家带口,根本走不远,更别提穿过鞑子的封锁线回到关内。

“周将军有什么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