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继续引导紫气入体,一次又一次,如同涓涓细流汇入江海。这过程很慢,慢到几乎让人察觉不到变化,但赵康却耐心十足。他知道,这朝阳紫气贵在精纯,而非数量,强行吸纳只会适得其反。
一个时辰后,红日已然升高,天地间的紫气渐渐消散。赵康缓缓收功,长长吐出一口浊气,气中带着淡淡的杂质,在晨光中清晰可见。
他握了握拳,只觉得浑身充满了使不完的力气,却又不显得浮躁,反而有种沉静的厚重感。内视丹田,纳虚葫内的灵液比之前更加莹润,阴阳二气在灵液的滋养下,流转得更加顺畅,甚至连经脉的壁障,都似乎变薄了几分。
“滋养身体,果然是一等一的宝物。”赵康喃喃自语。
以往他修炼,虽有纳虚葫净化真气,却总觉得身体与真气之间隔着一层薄膜,难以完全契合。但吸纳了朝阳紫气后,这种隔阂感淡了许多,仿佛身体与真气真正融为了一体,举手投足间,都带着一股自然的韵律。
接下来的日子,赵康每天都会准时出现在舍身崖,吸纳朝阳紫气。
他的坚持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起初,有弟子觉得好奇,也学着他的样子在崖边打坐,却什么也感觉不到,久而久之,便没人再理会他了。只有静玄师太,偶尔会在清晨的练武场上,远远望一眼舍身崖的方向,眼神若有所思。
赵康对此毫不在意。他沉浸在吸纳紫气、滋养身心的过程中,感受着身体的每一丝变化。
他发现,随着紫气的积累,自己的五感变得越来越敏锐。在竹林练剑时,能听到百米外虫豸爬行的声音;翻看典籍时,能看清书页上最细微的墨迹;甚至能闻到藏经阁老道人身上常年带着的墨香与药味混合的气息。
这并非内力强行提升的结果,而是身体在紫气滋养下,自然而然达到的“敏锐”,如同草木感知风雨,飞鸟辨别方向,纯粹而本能。
更让他惊喜的是,一阳指的进境也快了许多。
朝阳紫气虽不直接提升内力,却能让他对“气”的掌控更加精微。以往凝聚一阳指力时,总会有细微的真气逸散,如今有紫气调和,指力凝聚得更加凝练,威力也随之增长。一次练指时,他无意中一指戳在坚硬的青石板上,竟留下一个清晰的指印,深约一寸,边缘光滑,连他自己都有些惊讶。
小主,
“看来,这才是道家练气的正道。”赵康感慨道。
不同于那些依靠霸道功法强行提升的武者,道家练气讲究“天人合一”,顺应自然,以天地之气滋养自身,看似缓慢,却根基扎实,后劲十足。他上一世靠着吸星大法和纳虚葫走了捷径,虽强却险;这一世从基础打起,吸纳紫气,归元养身,才真正体会到“修炼”二字的真谛。
这日清晨,他吸纳完紫气,正准备下山,却在崖边遇到了周芷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