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万里同风

“陛下,该立太子了。”周芷若看着他鬓边的白发,轻声劝道。他们的长子赵承已年满三十,沉稳干练,在户部历练多年,深得大臣们拥戴。

赵康点头。这些年,他共生了七子五女,个个都已长大成人。长子赵承稳重,次子赵恪勇猛,三子赵修聪慧……他早已想好,待自己退位后,让长子继承大统,其余儿子分封各地,镇守四方。

册封太子的大典办得简朴却隆重。赵康亲自将传国玉玺交到赵承手中,叮嘱道:“守住江山不难,难的是守住民心。轻徭薄赋,与民生息,切莫学前朝的穷兵黩武。”

赵承跪拜受命,声音坚定:“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次年,赵康正式退位,自称“太上皇”,将朝政尽数交给赵承。他分封其余六子,次子赵恪镇守西域,三子赵修治理南洋,四子赵泰驻守漠北,五子赵恒分管江南,六子赵谦经略辽东,七子赵睦掌管海外贸易,每个儿子都配备了精干的辅臣与充足的军饷。

退位后的赵康,带着周芷若、赵敏、杨不悔、小昭、黛绮丝等人,住进了南京城外的一座行宫。这座行宫仿照纳虚葫里的景象建造,有山有水,有田有园,远离了朝堂的纷扰。

每日里,赵康或与周芷若在园中种花,或看赵敏与杨不悔对弈,或听小昭弹奏新制的乐曲,或跟着黛绮丝学波斯的舞蹈。偶尔,他会带着众人进入纳虚葫,在灵湖边钓鱼,看里面的小兽嬉戏,日子过得悠闲而惬意。

“还记得光明顶的圣火吗?”一日,杨不悔看着夕阳,忽然感慨道,“那时谁能想到,会有今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赵敏笑着接话:“我那时总想着光复大元,如今却觉得,做华朝的百姓,比做蒙古的郡主安稳多了。”

黛绮丝抚摸着小昭的手,眼中满是欣慰:“能在中原安稳度日,看着女儿幸福,我已无憾。”

周芷若靠在赵康肩头,轻声道:“夫君这一辈子,值了。”

赵康望着身边的人,她们的头发也已染上风霜,却依旧笑靥如花。他想起年轻时的刀光剑影,想起治理天下的殚精竭虑,想起万里疆域的繁华景象,心中一片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