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康却没笑,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他敢去灵鹫宫求援,说明江南的日子怕是不好过了。丐帮在乔峰离开后,虽有些混乱,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对付慕容复的乌合之众还是绰绰有余;大理段氏也放出话来,说他掳走了镇南王的侍女,要追究责任;就连西夏一品堂,都开始疏远他……”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了然:“这是穷途末路,想拉灵鹫宫当垫背的。”
“那他会去燕云十六州吗?”竹好奇地问。
“大概率不会。”赵康摇头,“慕容复看似狂妄,实则惜命得很。让他去辽国腹地送死,比杀了他还难。”
果然,几日后就传来消息,慕容复不仅没去燕云十六州,反而变本加厉,在苏州城外摆下“英雄宴”,邀请江南各路武林人士赴宴,明着是商议“复国大计”,实则是想逼迫那些中立门派站队。
“听说他还请了先生您。”兰拿着从酒楼听来的消息回来,语气里带着担忧,“帖子都送到山庄门口了,说是‘久仰赵先生逍遥御风之威,愿与先生共商大业’。”
赵康拿起那张烫金帖子,上面的字迹倒是工整,却透着一股急功近利的浮躁。他看了一眼,就随手丢在桌上:“不去。”
“可若是不去,会不会被他记恨?”菊有些担心,“听说他最近杀了不少不肯归顺的江湖人。”
“记恨又如何?”赵康淡淡道,“他若敢来曼陀山庄闹事,我不介意让他知道,逍遥御风不是只用来观景的。”
他的语气平淡,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慑力。梅兰竹菊对视一眼,都放下心来——她们见过先生弹指间制服丁春秋的手段,慕容复的这点能耐,确实不够看。
几日后,苏州的“英雄宴”果然闹成了笑话。据说慕容复在宴上慷慨陈词,说要“驱逐辽寇,恢复燕云”,结果被一个从北方逃难来的老兵当众质问:“小将军可知燕云十六州的城墙有多高?可知辽人的铁骑一日能行多少里?可知那里的百姓早已分不清自己是宋人还是辽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连串的问题,问得慕容复哑口无言。当场就有不少人拍案而起,骂他“纸上谈兵”“祸国殃民”,宴席不欢而散。
“那老兵后来怎么样了?”李青萝听着梅带来的消息,问道。
“被慕容复的人打了一顿,赶出城了。”梅叹了口气,“不过也算值了,至少让江南的武林人士看清了慕容复的真面目。听说宴席散后,好多人都偷偷走了,再也不肯跟他来往。”
赵康正在书房临摹《曹全碑》,闻言笔尖一顿,墨滴落在宣纸上,晕开一小团黑点。他看着那黑点,忽然笑道:“你说,慕容家几代人都做着复国梦,可他们真的知道‘国’是什么吗?”
李青萝走到他身边,看着宣纸上的字迹:“不就是土地、百姓、城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