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之滨的岁月,在潮起潮落中悄然滑过。春去秋来,寒来暑往,赵康在望海楼旁的庄子里住了整整三年。
这三年里,纳虚葫在深海中从未停歇。起初,它只是贪婪地吸纳海水与生灵,葫中世界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扩张;到了后来,吸纳的节奏渐渐放缓,却越发深沉,仿佛在孕育着某种质变。
赵康每日的功课,便是凝视葫中世界的变化。
他亲眼看着那座顶天立地的大山从混沌中崛起,山体由黝黑的岩石构成,随着灵液雨水的冲刷,渐渐披上了一层翠绿。山间涌出清泉,汇聚成溪流,顺着山势蜿蜒而下,最终注入四周的海洋——那是葫中世界自行孕育的海洋,与外界的东海隔着一层无形的壁垒,海水湛蓝剔透,游动着经过灵气淬炼的鱼虾,连珊瑚都泛着淡淡的灵光。
植物的生长更是奇妙。最初只是灵液湖边的几丛青草,后来渐渐蔓延到陆地,长出参天大树。这些树木与外界不同,有的叶片能发光,有的果实蕴含真气,甚至有藤蔓能自行捕捉飞过的灵鸟——那是葫中诞生的第一群生灵,形似凤凰却羽色如蓝,叫声清越,能在空中吐纳灵气。
“这山,该叫什么名字?”李青萝靠在赵康肩头,透过他的视角望着那座巍峨的大山,眼中满是痴迷。三年过去,她的容貌未改,气质却越发沉静,眉宇间多了几分与这方小世界相融的温润。
赵康沉吟片刻:“就叫‘不周’吧。”取意不完整的天地,既贴合这方初生的世界,也暗合他心中那份对圆满的隐隐期待。
“不周山……”李青萝轻声重复,指尖在窗台上画出山的轮廓,“那这些海呢?”
“叫‘归墟’。”赵康笑道,“传说中容纳百川的地方,正好配这葫中四海。”
梅兰竹菊也常进入葫中世界游历。她们在归墟海捕鱼,在不周山采药,甚至在林间开辟了一片药圃,种下从外界寻来的奇花异草。四姐妹的武功在灵气滋养下日益精进,尤其是梅,已能凭借逍遥御风在葫中自由飞行,身影掠过归墟海时,惊起一片蓝色的灵鸟,如同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赵康自己则将更多精力放在修复纳虚葫上。他发现,随着世界的成长,葫身的裂痕——那些他从前从未察觉的细微纹路——正在慢慢愈合。每次不周山增高一分,归墟海扩大一亩,葫身的灵光便会明亮一分,那种与自身血脉相连的感觉也越发清晰。
他开始尝试将逍遥御风融入葫中世界的运转。起初只是引导灵气流动,后来竟能影响天气,让归墟海降下甘霖,或让不周山的云雾凝聚成雨。这种掌控感,远比在外界御风飞行更让他沉醉。
“先生,今天的灵鸟蛋熟了。”菊端着一盘金灿灿的蛋羹走进来,脸上沾着些许草叶。那是归墟海边的灵鸟所产,蛋羹入口即化,蕴含的灵气能滋养精神,是她们每日的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