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突破口,或许就在那些被威胁、被搪塞的矿工家属身上。只有从他们那里,才能听到最真实的声音,找到最原始的凭证。
但是,如何绕过市里安排的眼线,接触到这些家属,是一个极大的难题。孙浩那边,也绝不会支持他这种“脱离组织”的行动。
陈临海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压力,仿佛独自一人行走在漆黑的雷区,每一步都可能引爆致命的危险。
他站起身,再次走到窗边,深深吸了一口微凉的夜风。
不能慌,不能乱。
他想起了宋敬坤的叮嘱——“察实情,守底线”。
他想起了外公的教诲——“在省里是定政策、把方向”。
他还想起了那些被困井下的矿工,以及他们家属那充满期盼和痛苦的眼神。
如果连这点困难和危险都不敢面对,如果连为民请命的初心都能被磨灭,那他陈临海,还有什么资格站在这个位置上?还有什么脸面去见那些信任他、期待他的人?
他的眼神重新变得坚定,如同淬火的精钢,在黑暗中闪烁着不屈的光芒。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但既然来了,他就没想过要空手而归。
这场发生在青峰市的、没有硝烟的战争,他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他拿起笔,在笔记本上重重地写下了四个字:深入群众。
这是他的武器,也是他破局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