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吸一口气,提笔在帛布上写下两个字。
那字写得不算工整,笔画间还带着孩童的稚嫩,却一笔一划,格外用力,墨色透过帛布,在下面的竹简上都留下了痕迹。
——“澄怀”。
尹虔凑过去看,见是这两个字,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却没有打扰他。
尹喜放下笔,看着帛布上的字,像是在对父亲说,又像是在对自己说:“澄怀,便是澄澈心怀,不被世俗的纷争扰乱;便是明辨是非,在星象的指引下,做该做的事。”
他想起那些流民的脸,想起老婆婆的哭声,声音渐渐坚定:“若将来能守一方关隘,我便借星象预知灾祸,提前防备,让百姓少受流离之苦;若能见君王,我便借星象劝谏,让他少兴战事,多施仁政。哪怕只能做一点小事,也好过眼睁睁看着苦难发生。”
尹虔看着儿子,忽然觉得他长大了。这个总爱对着星空发呆的孩子,不再只是沉迷于星辰的奥秘,而是开始懂得,那些星象不仅是天地的符号,更是苍生的福祉。他伸手摸了摸尹喜的头,掌心能感受到儿子发丝里的凉意,却也感受到了那份沉甸甸的决心。
“好,”尹虔轻声说,“爹信你。”
那晚的月光格外柔和,像一层薄纱,透过窗棂洒在书房里,照在“澄怀”二字上,像是为这两个字镀上了一层银辉。帛布的边缘被风吹得轻轻晃动,那两个字在月光下仿佛活了过来,散发着淡淡的光芒。
尹喜坐在案前,看着窗外的星空。北斗七星依旧高悬,可在他眼中,那些星辰不再是冷漠的旁观者。它们是路标,指引着他该走的方向;是镜子,映照出他该守的初心。
他知道,前路定有荆棘。朝堂的纷争,权力的诱惑,世事的无常,都会像风沙一样,试图模糊他的视线,扰乱他的心怀。可只要这颗心能像今夜的月光一样澄澈,像天上的星辰一样恒定,便不会迷失方向。
夜渐渐深了,书房里的灯还亮着。尹喜将写着“澄怀”的帛布小心地卷起来,放进装星图的木盒里。木盒里的竹简和帛布发出轻微的摩擦声,像是在为这个十二岁少年的立志,轻轻喝彩。
窗外的老槐树又落下几片叶子,可枝头已经有小小的芽苞在孕育。或许,苦难总会过去,就像寒冬之后必有春天,而他要做的,便是带着这份“澄怀”之心,在星辰的指引下,静静等待春暖花开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