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地的事定在次日清晨。尹喜带着百姓往东北坡去,那里的土是褐红色的,虽也干裂,却比南坡的沙土保水。他让人按天稷第五星的轨迹画线,每隔三尺挖个坑,坑底要埋层枯草,再浇半瓢水,等水渗透了才能下种。
“《泛胜之书》说‘种菽,必深其根,浅则枯’。”尹喜蹲在地里示范,手指在坑底扒出个三寸深的小窝,“这救荒豆的根能扎到三尺深,能吸着地下的潮气,你们看天稷第五星的芒,虽短却深,就是在说这个理。”
太阳升到头顶时,北坡已种了半亩地。李信提着水壶挨个送水,见有个年轻媳妇往坑里多浇水,忙拦住她:“按先生说的,半瓢就够,水多了反而烂根。”
那媳妇眼圈红红的:“俺怕它渴……”
尹喜走过来,指着天上的天稷五星:“你看那星,渴了会垂芒,涝了会散光。现在它的芒是直的,说明不渴不涝,咱按星的意思来,错不了。”
接下来的日子,百姓们分片垦种,把仅存的水省下来浇豆子。张老栓发明了个法子,用葫芦瓢在坑边刨出浅沟,把水顺着沟引到豆种旁,这样水渗得慢,还能润着周围的土。他教给邻居时,总说:“这是学天稷星,星芒垂得慢,水也得给得慢。”
第九日清晨,尹喜刚登上观星台,就见李信举着片绿芽往台上跑,芽尖还沾着露水。“先生!出芽了!”李信的声音发颤,将那片豆瓣大小的绿芽捧到他面前,“您看这根,已经扎下去半寸了!”
尹喜把芽凑到鼻尖闻了闻,有股清苦的土腥味。他望向天稷第五星,果然见那缕青光又亮了些,芒脚也长了半分。“按《甘石星经》的说法,芽出则星扬,再等三十日,就能收豆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可旱情还在加剧。井里的水每日都要浅下去半尺,百姓们舀水时得趴在井边,用长杆吊着桶才能勉强打到水。有户人家偷偷把浇豆子的水省下来给孩子喝,结果豆苗枯了半垄,男人急得要上吊,还是张老栓分了他半瓢水,才把剩下的苗救过来。
“豆子活了,人才能活。”张老栓蹲在那户人家的地里,用手指给枯苗培土,“天稷星看着呢,你对它尽心,它就对咱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