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当下大秦诸事,皆应以北境战事为重!”

“监国心意虽善,然不合时宜!”

尉缭侃侃而谈。

话音方落,先前附议的臣子顿悟,懊悔失言。

王绾与冯去疾对视一眼,双双上前。

“臣王绾附议!”

“臣冯去疾附议!”

两位丞相的分量举足轻重。

扶苏暗自叹息。

他早料到此议难成,大秦群臣岂是庸碌之辈?他从不自诩才智过人。

他明白,若能速战速决,武安君、上将军、大将军绝不会给胡人喘息之机。

然战事拖延一日,便多一日伤亡。

...................

第171章 北方大捷

“监国之策顺应天意民心,乃不世之功!”

“一旦施行,必使万民归心!”

“此中利害,两位丞相与国尉岂能不知?”

“莫非尔等认为监国年少,不堪重任?”

淳于越厉声质问。

朝堂之上,众臣皆屏息凝神,暗自心惊。这番言论可谓字字诛心,普天之下恐怕也只有这位未来的帝师敢如此直言不讳了。

群臣心知肚明,此事已非他们所能置喙。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他们只需遵命行事便是。

御史大夫冯劫长叹一声,转向淳于越道:淳仆射何须如此咄咄逼人?

难道淳仆射当真不知,国尉、丞相、右相三位大人绝无此意?

即便身为御史大夫,冯劫也实在看不下去了。

如今的大秦,淳于越究竟还要闹到何种地步才肯罢休?

下官岂能知晓?

人心隔肚皮,谁又说得准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淳于越昂首挺胸,毫不退让。

尉缭三人对淳于越视若无睹,早已习以为常。加之淳家最后血脉被诛,淳于越若不疯狂反扑,反倒令人意外——他必定会针对武安君一派。

尉缭转向扶苏,郑重其事道:恳请监国明鉴,臣等绝无此意,方才所言句句属实。

此战若能重创胡虏,必使其无力南犯,可保边境百姓数十载太平。故臣以为,抚恤之事不宜操之过急。不妨先行记录阵亡将士名册,待战后再行抚恤,不过早晚之别罢了。

不知监国意下如何?

尉缭提出这个折中之策,却不知正中扶苏下怀。

扶苏眉头微蹙,话锋一转:国尉身为军中首脑,想必最清楚战场瞬息万变,每时每刻都有将士殒命吧?

尉缭略一沉吟:回禀监国,沙场征战,伤亡在所难免。

扶苏面色愈发凝重:在国尉眼中,性命就如此轻贱吗?武安君并非神仙,能击退胡虏已属不易。每况愈下,多少将士血染沙场!

国尉心中,难道就没有半分愧疚?

尉缭斩钉截铁:远远不够!

胡虏南侵,占我疆土,掳我妇孺,残杀幼童取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