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秋挑眉:“你小子现在挺会调侃啊,不怕我召雷劈你?”
郑和顿时怂了:“别别别,我错了!殿下已经备好了您要的五千斤生铁!”
何秋一听,精神大振。
总算等到这批生铁了。
有了它们,就能研究不锈钢。
大明初年,想直接造出现代枪炮不现实。
何秋打算改良现有火器,提升威力。
关键问题在于钢铁强度不足,导致火器只能用火绳击发,威力与准头都差。
若能制出不锈钢、改进底火,火器威力必能大增。
何秋迫不及待:“殿下在哪儿?快带我去!”
“先生请随我来。”
郑和赶忙引路,带他前往书房。
书房内,除了朱棣,还有一位神色严肃的中年人。
此人名叫鲁道元,是朱棣岳父徐达门下客卿。
朱棣短期内难以备齐五千斤生铁,只得求助徐达。
对徐达而言,此事轻而易举。
鲁道元便是负责督办此事的人。
他备好生铁后,日夜兼程赶到,今日方至。
“殿下,您在给徐将军的信中说,要将这五千斤生铁交给一个年轻人制造火器,此事当真?”
鲁道元蹙眉向朱棣发问。
朱棣连连点头道:“确实是真的,这个年轻人有很多神奇的地方,他随身带着的火器威力非常大,我亲眼见过!如果这种火器能在军队里大量使用,我们大明肯定能征服天下!”
说到这儿,朱棣兴奋起来,巴不得现在就能骑马出关。
“咳、咳!”
鲁道元轻咳两声,说道:“殿下,手上有神器,未必就能再造出神器来。打造兵器需要的是长年累月的功夫,那年轻人只怕嘴上说得容易,实际做起来未必可靠啊!”
朱棣听了不太高兴。
但鲁道元跟随徐达多年,从辈分上说,可以算是朱棣的叔叔,朱棣就算心里不舒服,也不便发作,只得闷闷地说:“我相信我的眼光,何先生一定能造出神器!”
鲁道元叹了口气说:“殿下,我知道您很想增强实力,但也不能病急乱投医。我来之前,徐将军特意交代,要是这五千斤生铁用完了还没有结果,就请您放弃这件事吧!”
朱棣沉默片刻,缓缓开口道:“本王心里有数,鲁先生不必多言。”
“你……唉……”
鲁道元叹了口气,无奈地闭上嘴。
不久,何秋由郑和带进了书房。
朱棣主动上前,拍了拍何秋的肩膀说:“何先生,你可算来了,我给你介绍,这位是徐达将军府上的门客鲁道元先生,这次能在这么短时间筹到五千斤生铁,全靠鲁先生帮忙。”
何秋看向鲁道元,客气地拱手道:“有劳鲁先生了。”
鲁道元上下打量了何秋一番,语气冷淡地说:“不必客气,我只是为殿下办事。”
原本鲁道元就对何秋的能力有所怀疑,现在看他这么年轻,疑心更重了,也不愿和他多说话。
何秋本来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