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秋顿时脸红,却仍嘴硬道:“我不管,反正儒家掌权多年,不重视技术,这锅就得他们背!”
朱标无奈,与朱棣交谈几句后便告辞。今日所见所闻令他心潮起伏,他需要好好思量,再向父皇朱元璋禀报。
朱棣满脸钦佩地望着何秋,“先生真是高才,今日一席话令我茅塞顿开。仅凭这番见解,便堪称当世无双的国士。”
何秋谦逊地摆摆手,“不过是借鉴前人的智慧罢了。”
朱棣独自沉思许久,却始终想不出这位“前人”究竟出自哪个朝代,更未听说历史上曾有过如此革新的政策。
回到王府,何秋又兴致勃勃地拉着朱棣和马和玩起纸牌,恢复了往日悠闲自在的模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朱棣心中暗暗称奇,世上竟有这般人物——方才还在挥斥方遒,转眼间又能尽情享乐,实在令人叹服。
不过很快他就无暇感慨了。
“三带二。”
朱棣急忙喊道:“压上,压上!”
何秋瞪了他一眼,“我只剩两张牌了,你不管我就能赢的。现在咱们是一伙的,马和才是地主啊。”
马和在旁含笑不语,朱棣强词夺理道:“我这不是担心马和会出牌嘛。”
“你胡说什么,马和明明在你之前出牌,他根本没要好吧!”
朱棣大手一挥,“别管了,看我的。”
三人顿时又热火朝天地“战”作一团。
第一百三十章 父子交心
朱标回到东宫后彻夜未眠,翌日早朝时仍心神不宁。散朝后,他立即前去面见朱元璋。
他将昨日所见所闻细细禀报,特别重点讲述了何秋提出的改革方略。
“若利润足够丰厚,商贩就敢铤而走险?呵呵,当年张士诚不就是现成的例子。以私盐起家,说是受尽欺压,谁不知他是看准乱世想搏个前程。”
“说得好啊。”
朱元璋仔细听完朱标的转述,先是考校太子:“你觉得何秋所言可有道理?可否付诸实践?”
朱标略显犹豫,“儿臣思量整夜,认为何秋所言确有见地,但其献策仍需斟酌。若贸然推行,恐怕会激起民变,某些条款未免过于严苛。”
朱元璋眼中掠过一丝失望,仍耐心教导:“你担心的不止是民变吧,更怕官绅阶层反对。我知你性情宽厚,但切莫忘记元朝覆灭的教训。正是地方横征暴敛,百姓不堪重负,又逢治理黄河征调民夫,才酿成民变。”
“这江山是我率众打下的,自然也能率众守住。官绅反对有何可惧?难道他们不做我大明的官了?”
“何秋的改革思路很清晰:先改财政掌财权,再改军政掌兵权,最后才动文官豪绅。这正是为了压制反对声浪。”
“海禁政策我已逐步放宽。先前是担心陈友谅残部滋事,如今看来可以取消了。”
“至于后续的科举改革,何秋毕竟未曾为官,还不完全了解我大明的官场制度。”
说到此处,朱元璋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