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城中已乱成一片,询问手下官军人数,有说两千,有说五千,众说纷纭,毫无准信。
眼看手下这些人都靠不住了,首领便生出了趁乱溜走的念头,竟真的被他逃了出去。
整个临清城里足足有四五千叛军,真正拼死反抗的不过一二百人,大多数在城中乱起来后就各自逃命去了。还有一些本来有心抵抗的,但见身边的人都跑了,也稀里糊涂跟着逃了。
朱棣任由手下追击溃兵追出两里多地,这才缓缓收兵回城。
这无疑是一场大胜,可惜对手并非北元,只是境内的小股叛乱,因此朱棣并未特别放在心上。
他下达了两条命令:
“清点伤员和城中财物。”
“其余的人都上街维持秩序,防止溃兵趁乱作恶。”
何秋自己也有些失望,手里的AK像根烧火棍似的,根本没派上用场。
夜里城中混乱,何秋不敢随意 ** ,生怕误伤百姓或是朱棣的亲卫。
这场仗,何秋基本就是在一旁看着,早知道如此,还不如提刀上去砍杀。
第二天一早,马和便向朱棣汇报城内的损失。
“昨日一战,王府亲卫轻伤十人,无人战死,也无重伤。”
“城中财货,被我们烧了十几车,剩下的都已追回。金银财宝共计十五万七千余两,粮食十万石。另有数十件古董,价值难以估算。”
朱棣沉吟片刻,道:“粮食就地开仓放给百姓,免得他们因战乱而饿死。金银我们随后带走。”
“匪首找到了吗?”
马和摇头,“参与叛乱的千户未能逃脱,已被斩首。只是白莲教的匪首还未找到,可能是昨夜趁乱溜走了。”
朱棣强压下疲惫,说道:“已经做得很好了。派人通知山东巡抚,尽快派人接手临清县的事务,我们也好继续赶路。”
打发走马和后,朱棣揉了揉脸,有些困惑地自语:“先生,你说这些百姓为什么要跟着 ** 呢?我大明对百姓已经够宽厚了,为何还会在腹地激起民变?就算有白莲教蛊惑,也不该这么容易成事啊。”
何秋没有直接回答,只是叹息道:“山东百姓太苦了。身为孔孟之乡,孔家占了几十万亩良田,孟家也不少。再加上这里是漕运要地,常年征发数万民夫充当漕丁,沿河拉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棣先是大怒,随即却说不出责备的话来。
他总不能像后来某些官员那样,说一句“不做安安饿殍,效尤奋臂螳螂”,他朱棣还没那么无耻。
最后只能无奈叹息:“这是朝廷的过失啊。”
但他还是愤愤地将临清之事,包括何秋提到的孔家强占几十万亩良田一事,写奏报呈给父亲朱元璋,希望他能重视,把孔家的地分出去。
写到这里,朱棣自己又停了笔——因为这太难了。孔子作为儒家的象征,孔家已被优待上千年。
在大明众多读书人眼中,动孔家就等于动孔子,到时候必然舆论哗天,最终恐怕只能罚酒三杯了事。
可若真只是罚酒三杯,朱棣心中又极为不甘。
第136章 到北平
“不知先生可有良策,解决孔家之事?”朱棣不由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