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玉很想拉拢王弼,让他更坚定地站在太子一边。如今开国名将所剩无几,国公只剩冯胜和傅友德,沐英和他都算晚辈。王弼作为傅友德的亲信,若能明确表态支持太子,就意味着军中几大巨头都站在太子这边。那样的话,任凭朱棣有天大的本事,也无力回天。
可惜王弼太过精明,死活不肯掺和皇家事务。蓝玉心中既有埋怨,也有羡慕。若有可能,他何尝不想只管打仗,不问政事?但常家、蓝家早已和太子朱标绑在一起。姐夫常遇春去世得早,这些谋划就只能由他来承担。
蓝玉越看东宫那些文士越不顺眼,可太子偏偏更亲近他们,他也无可奈何,总不能天天在朱标面前说这些。还有朱标那些师兄弟,宋濂本人德才兼备,怎么教出来的学生个个眼高于顶,本事不大,傲气不小!
特别是那个方孝孺,当年犯罪入狱,还是太子求情才被释放。出狱后依旧傲慢,还总找蓝玉麻烦,蓝玉想起就心烦,恨不得一刀杀了他。
小主,
但此人为官清廉,名声极好,在士林中威望很高。蓝玉为了太子的名声考虑,也不敢动他,生怕连累太子多年积攒的清誉。
文臣被陛下杀了一批又一批,可朝廷上很快又都是文官。太子还常保下一些人,如今东宫多被文臣占据。
而东宫武将中,蓝玉是唯一支柱,其他或已死去,或不怎么参与东宫事务。
武将和文臣确实不同,文臣死了随时有人可替代,但能打仗的将领死一个少一个,都是难得之才,不是轻易能培养出来的。
蓝玉作为开平王常遇春的小舅子,如今就算常遇春复生,领兵十万,蓝玉也不一定能胜过他。
蓝玉现在能做的有限,无法把太子身边的人都赶走,只能尽量联络剩下的开国武勋,抱团东宫,为将来争取话语权。
待朱标登基,才不至于被文臣欺压,同时也是为了防备其他藩王。
其他藩王尚可,唯独燕王和宁王,实为太子的心腹大患。燕王才干出众,上次伐北元时在金山之战又立下大功。
宁王也善征战,实力更胜燕王,将来必不安分。因此太子身边必须有一批武勋支持,以防不测。
山陕一带的藩王平日多有不法,若朱元璋去世、朱标继位,他们闹出乱子就麻烦了。总不能朱标一登基就对兄弟动手。若有大将威慑,可减少这类事情发生。
算下来,现有的武勋恐怕不够用。蓝玉盼望此次伐北元能大胜,自己麾下若能再出几位侯爷,必成太子死忠!
这对太子、对蓝家都有利。
蓝玉这番苦心难以言说,只望自己能活得久一些,等到朱标登基,立朱允熥为太子,一切安定下来,他才放心。那时即便赴黄泉见姐夫,也无愧了。
第175章 后勤事(上)
又过半月,明军距出塞只剩五日。
朱棣被诸多事务搅得心烦意乱,一边要防备蓝玉使绊,一边要筹备大军后勤。
此时何秋竟撂挑子不管,令朱棣大为不满。
虽知他是为了自己女儿,但朱棣自己都一两个月没回王府了,心情可想而知。
于是朱棣抽空把何秋抓回来,命他继续负责大军后勤事务。
面对女儿幽怨的目光,朱棣虽有些歉意,仍坚决带走了何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