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蓝玉只得叹了口气,烦恼地说:“那就照你的意思,先将他的 ** 腌渍保存,等回到大明境内再作打算。”

回师途中,为安抚降兵情绪,蓝玉特意选了一批表现良好的俘虏,免除他们的捆绑之苦,允许他们骑马随明军同行。

起初蓝玉还担心他们会逃跑或反抗,却发现这些降兵在王公大臣的管理下异常顺从。

归途一路顺畅,连在草原上遇到有人盘问,都不必蓝玉亲自出面,那些贵族便会主动上前,挥鞭驱赶询问的人。

凭着他们尊贵的身份,也无人敢再来打扰。

为讨蓝玉欢心,这些降臣更是毫无顾忌,沿途烧杀抢掠,从部落牧民手中夺来大量牛羊,大大缓解了明军粮草的压力。

若是遇到规模较大的部落,他们便修书一封送进去,信中极力宣扬大明的威德,大意不外是:我已归降大明,你们何不随我一起?

接下来的一幕更让蓝玉吃惊——这些大部落竟然真的就投降了,规规矩矩地随大军一同向大明疆域行进。

为表诚意,他们连武器都不带。蓝玉也无可奈何,队伍越来越大。

对这样的情形,蓝玉自然不能斥责,反而要大加赞扬。很快,这些降兵便以明人自居,不再像初降时那样惶恐不安。

途中蓝玉遇到了原先派出的部下,他们还在向捕鱼儿海行进。蓝玉留下一万兵马防备降兵生变,其余部队则被允许在草原上扫荡一圈——这也算是蓝玉给部下的额外犒赏。

毕竟出塞征战,若功劳不多,总得让大家捞足财物。

大军渐近长城,蓝玉稍稍松了口气,下令解除所有降军的束缚,此举又赢得了不少感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但他仍留了个心眼,嘱咐王弼等将领:若北元降臣有任何异动,或企图煽动降兵闹事,一有苗头,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一路提心吊胆进入长城,见北元降臣始终安分守己,蓝玉这才真正安心。

此时他才彻底放下戒备,私下对王弼感叹:“这些蛮夷果真是畏威而不怀德啊。我们杀了他们那么多族人,连皇室都被俘了,他们却如此温顺,毫不反抗。

这般情形若发生在中国,那真是不可思议。”

蓝玉志得意满地率领众人向密云方向进发。大军将暂驻北平一带,王公贵族们也一并安置在北平城中,等候朱元璋的下一步旨意。

密云的何秋早已接到前线捷报,得知蓝玉俘获了北元大部分王公贵族,连元主也被擒获。

何秋欣喜不已,日日屈指计算蓝玉大军归期,期盼着这批降兵的到来。

何秋盘算着能收降数万敌军,这些都是精壮的劳动力,连工钱都不用发,直接就能派去修建工程。至少修桥铺路之类的活儿,都能交给他们全包了。

第181章 捷报(下)

大明,南京。

年过六十的朱元璋依旧精神矍铄,每日从早到晚处理公务。太子朱标已经亲政多年,能够协助处理政务,减轻了朱元璋不少负担。

如今他默许大部分奏章先由朱标处理,自己最后把关核准。

因此这次出征北元的军报,也是朱标先收到。

看着眼前两份军报,朱标心中百感交集。

一份是蓝玉呈报,称他在捕鱼儿海一带歼灭北元残部,俘获北元朝廷大部分官员贵族及元主,还缴获牛羊马等牲畜十五万余头,以及北元的玺印、财物等物。

这对大明而言,是个天大的好消息——一直以来最大的外敌终于覆灭,九边压力大减,边境百姓也能稍得喘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