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看着何秋的表情,轻笑一声,语气略带不屑:
“你以为呢?蓝玉身为军中老将,可不是一个莽夫。方孝孺这回得罪他不轻啊。”
他端起茶抿了一口,接着说:
“蓝玉这是明摆着的阳谋,就算方孝孺明白,也无可奈何。
蓝玉算准了他的性子,来了必定指手画脚,提些不合时宜的意见。
而你的方案珠玉在前,再加上蓝玉的挑动,方孝孺这回怕是要出大丑,说不定还会落个‘无能亲蛮’的名声。”
何秋愣了半晌,叹口气说:
“我还是太小看天下人了。蓝玉……真没想到你们一个个都这么有心计。”
朱棣瞪了他一眼:
“臭小子,怎么跟你岳父说话的?再说了,你那治蒙古人的方案难道就不阴损吗?”
何秋一时语塞。那个信教减丁的计策确实狠,虽不是他自己想的,却也很认可。说到底,搞政治的人,没几个是心思单纯的。
他感慨道:
“我看我还是早点回家,见见我亲爱的娘子,洗洗这一身阴暗。”
朱棣被他肉麻得起鸡皮疙瘩,想骂他又碍着他女儿的身份,只能没好气地挥挥手,把他赶出营帐。
第184章 先行安排
不论方孝孺他们何时抵达,对蒙古降兵的处理不能再拖。
何秋让士兵们监督这些俘虏每日修路,密云附近驻军众多,他们掀不起风浪。
何秋原本还派人盯着,防止他们聚众闹事,毕竟难保没人脑子发热。
结果发现,这些蒙古人异常安分。派去的人回报说,根本用不着盯。
何秋心中好奇,便带着两名护卫,来到了这群蒙古人的营地。
刚踏进营地,一股浓烈的臭味便扑面而来,呛得何秋几乎无法呼吸。
好不容易缓过气来,他找到营中的蒙古人,开口问道:
“你们觉得现在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然而,对面的蒙古人只是瞪大眼睛看着他——原来这人根本不会说汉语。
何秋只好让人找来懂汉语的蒙古人充当翻译,又重新问了一遍。
那蒙古人叽里咕噜说了一大通,翻译过来大意是:他觉得现在生活很好,能吃饱,有火炕,不挨冻,还想一直这样过下去,问何秋这样的活能持续多久。
何秋又接连问了几个人,回答几乎都一样。他不禁怀疑地看向翻译:
“你是不是只挑好听的讲,糊弄我?”
那蒙古翻译似乎察觉到何秋的疑虑,涨红了脸解释道:
“贵人,我没骗您,他们确实是这么说的。
我以前也是个小部落首领,那时生活虽比现在稍好一些,但族人每年仍有不少冻死。
如今这样,出力气干活,不用跟着头人打仗卖命,我觉得已经很好。”
何秋仔细打量这位翻译,见他衣着确实与一般蒙古人不同,似乎真是首领出身。
这么说,这些蒙古人讲的都是真心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