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百官皆到场送行,气氛凝重压抑。无人敢在此时触怒皇帝,礼部官员战战兢兢地主持仪式,将太子安葬。
当陵墓封上的那一刻,朱元璋老泪纵横。此生父子,只能地下再见了。
他当场下旨:自己的皇陵与懿文太子陵墓之间,须以神道相连,以便死后相见。
群臣无人敢议,此事就此定下。
回宫途中,朱标的一个孩子忽然从马背摔落,众人皆惊。朱元璋急召太医诊治。
入宫后,太医禀报:这孩子是因长期饮食不进、劳累过度才晕厥的。
朱元璋听罢,神色温和了几分。
待那孩子醒来,他亲自坐在床边喂饭,吓得孩子赶忙推辞。
朱元璋按住他,叹道:
“太子已经走了,你再随他而去,叫我如何向你父亲交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孩子闻言,泪水夺眶而出,哀切难言。
“我宁愿随父亲一同离去,免得他在地下孤单。”
朱元璋愣了片刻,将孙儿搂在怀中,泪水盈眶:“傻孩子啊!”
次日,朱元璋便下旨,称皇孙朱允炆聪慧好学,又极孝顺,册立为皇太孙。
第202章 变故
北平,朱棣得知应天府的消息后,再次召见道衍与何秋。
他疑惑问道:“父皇此举何意?一边要推行新政,一边却立皇兄的儿子为皇太孙。将来他如何镇得住朝臣,推进变法?”
何秋暗忖:我怎会知道?老朱的心思没人猜得透。按理说许多事已与历史不同,可兜兜转转,皇位继承人仍是个十岁出头的孩子。
这种历史的惯性,让何秋不得不服。
道衍则推测:“或许是陛下思念故人?”
朱棣不悦道:“那也不该是他!允熥怎么办?我敢说,蓝玉等人绝不会服气!日后必生祸端!”
道衍看了看沉默的何秋,继续说道:
“这一点,我倒要问殿下,陛下何曾在意过这些?就算蓝玉等人不满,在陛下眼中也不过是翻手可定。说不定,陛下此时已准备清洗蓝、常两家。”
朱棣脸色一变。他本是明白人,只是未曾想到此节。经道衍提醒,他立刻意识到,蓝玉已陷入死局。
尽管朱棣与蓝玉素有矛盾,但眼看一位功勋卓着的大将将被父皇逼死,他心中仍是不忍。
朱棣红着眼,在书房中烦躁踱步,最终迟疑问道:
“可有办法救凉国公一命?他毕竟是朝廷重臣,何况边疆未宁,此时不宜动大将。”
道衍劝道:“殿下还是旁观为好。陛下要杀的人,有几人能活下来?”
“当初皇后与太子在世,尚有人能劝谏。如今太子已薨,再无人能阻拦陛下。”
何秋也苦笑。想让蓝玉活命,实在太难。
朱棣望向二人,沉声问:
“当真毫无办法?”
何秋犹豫许久,迟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