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递上一张略显残破的纸页。何秋展开细看,上面记录的是锦衣卫近日排查出的五家嫌疑最重的粮行。
内容虽简短,却令人心惊。
五家粮行的东家尚未明确,但发起之人竟都是同一个——吕平。
何秋不认为这只是同名巧合。
他面色凝重,朝王申点了点头:
“辛苦了,今晚给弟兄们发些银钱,慰劳大家连日劳顿。”
王申本欲推辞,何秋却摆了摆手。
“都是有家室的人,连日留在衙门不易,该补偿的不能少。另外,叫众人近期行事多加小心,提防有人狗急跳墙。”
王申连忙应是,转身出去传话。
一旁的郁新坐立不安,伸长脖子想看清纸上内容。待王申离开,他急切问道:
“何指挥,那纸上究竟写了什么?幕后之人是谁?”
何秋嘴角泛起一丝若有似无的冷笑,轻声说道:
“郁尚书还是不知道为好。”
郁新心头一跳——看来此人背景不凡。自己这把年纪,还是莫要卷入为妙。
他当即点头,抿了口茶,匆匆告辞离去。
何秋独坐厅中,望着门外往来人影,陷入沉思。
吕平……
难怪当初吕氏下手如此果决,大义灭亲,恐怕是觉得朱允炆已成储君,吕平已无用处。
况且吕平自身不干净,吕氏不愿费力善后,索性让他消失。
而军仓一事,恐怕不止始于洪武十八年,或许更早。
吕氏胆子不小,朱标在世时,便已在暗中动作。王弼死得实在冤枉!
只是,如此隐秘之事,道衍那老和尚又是从何得知?
何秋百思不解。
第271章 镇定的吕氏
不过对此结果,何秋并不意外。
能逼王弼隐瞒实情、最终自尽的人屈指可数。细数下来,除了东宫,便只有朱元璋与蓝玉。
如今朱元璋与蓝玉皆无嫌疑,东宫的嫌疑自然最大。
回想起来,吕氏并非名正言顺的太子妃,能在历史上助朱允炆稳坐太孙之位,手下必有依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