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四,朕有意巡视天下,由你暂代朝政。”
朱棣被这突如其来的决定惊住,急忙问道:
“父皇为何忽然有此念头?”
见朱棣神色不安,朱元璋抬手示意他镇定,缓缓道来:
“其实多年前,朕便有此意。只是当时朝廷用度不足,加之你大哥……因而一直埋在心里,未敢轻动。”
“但如今变法初见成效,国库与内库皆充盈,朕也年事已高,就想再看看这山河,尤其是北方。”
“说起来,自朕在京城继吴王位后,便鲜少北上,连北平等地都未曾亲见,实为憾事。”
朱棣默然不语。朱元璋出巡事关重大,他年事已高,若旅途中有何闪失,该如何是好?
朱棣忍不住再劝:
“父皇,出巡之事是否暂缓,待朝中商议之后再定?”
朱元璋看了看朱棣,终是点头。他相信此事朝议必能通过,本也算不得什么大事。
第293章 百官俸禄
朝中有朱棣坐镇,诸事皆处置得当,否则朱元璋也不敢放心远游。
当然,朱元璋欲巡视天下,亦是想借己身威望,压制地方上反对变法的声音。
小主,
纵使朱元璋能推行新政,地方士绅之不满却难消。此前有人勾结晋王谋害太子,便是明证。
若任其积累,恐江南怨气日重,于朱棣日后统治不利。
然出巡终究非同小可,朱元璋若欲成行,须先整肃朝堂。
他最先召见的,是吏部尚书赵勉。
赵勉面圣时,心中已有预感。果然,朱元璋告知他将更换吏部尚书。
赵勉如释重负,他早知会有这一日。
当初朱元璋将吏部大权尽收己用,尚书不过应声而已。
待朱元璋年迈,吏部渐收回部分权柄,自然触犯忌讳。
能至今才罢免他这尚书,赵勉觉得朱元璋已极有耐心。
他平静跪地,奏道:
“臣明白了,臣请致仕。”
朱元璋望着鬓发斑白的赵勉,慨然道:
“赵卿年事已高,欲归享天伦,朕能体谅。那朕便不留你了——来人,赐赵卿白银百两,以作路资。”
赵勉感激叩首谢恩。
“老臣叩谢陛下恩赏。”
赵勉在洪武年间得以保全性命,已属不易。他才能平平,却稳坐吏部尚书之位四五年,最终功成身退,心中已然知足。
朱元璋问道:“爱卿此去,怕是再难相见了,可有何话要对朕说?”
赵勉再三犹豫,终究觉得临别之际,有些话不妨直言。“臣本平庸,年老归乡,原不该多言。但陛下既问,臣便斗胆进言:百官俸禄,实在应当调整了。”
“上至尚书,下至佐官,如今因变法之事终日操劳。仅臣所知,就有五位京官累死任上。可他们的俸禄微薄,在京生活艰难,往往入不敷出,甚至不及日渐富庶的商人。”
“如今全赖陛下威严,无人敢贪。可若他日陛下不在了,局面恐难维持。”
朱元璋明白赵勉所言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