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了,就吃炊饼吧。”潘晴接过炊饼,咬了一口。
面香混合着芝麻的微香在嘴里散开,口感外酥里软,居然意外地好吃。她忍不住又咬了一大口,含糊不清地说:“味道还行。”
武大郎见她肯吃,明显松了口气,黝黑的脸上露出一个憨憨的笑:“俺做这炊饼做了十几年了,街坊们都说好。”
“你自己不吃?”潘晴注意到他只递了一个过来。
“俺不饿,”武大郎摆摆手,“俺在外面啃过一个了。”
潘晴看了看他空着的手,又看了看他担子另一头几乎没动过的炊饼筐,心里跟明镜似的。这人明显是把仅有的热乎炊饼留给了她。
她把手里的炊饼掰成两半,递过去一半:“吃吧,我一个人吃不完。”
武大郎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她会分给他,连忙摆手:“不用不用,娘子你吃。”
“让你吃你就吃,”潘晴皱了皱眉,拿出点现代职场上怼甲方的气势,“难道还要我喂你?”
她这话一出口,自己都愣了一下。原主潘金莲的性子似乎有点泼辣,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身体记忆?
武大郎果然被她这语气唬住了,讷讷地接过半块炊饼,小口小口地吃了起来,吃相规矩得像个孩子。
潘晴看着他,心里的复杂感更甚。这就是那个在传说中被妻子背叛、被人害死的男人?他看起来……似乎没那么不堪,甚至还有点老实得让人心疼。
“对了,”潘晴咽下嘴里的饼,状似随意地问,“我听你刚才说,你弟弟……叫武松?”
提到武松,武大郎的眼睛亮了一下,语气也自豪起来:“是啊!俺弟武松,那可是条好汉!在边关从军,听说立了不少战功呢!”
“那他怎么没跟你在一起?”潘晴追问。她记得书里武松是后来才到阳谷县的。
武大郎脸上的光彩暗了下去,声音也低了几分:“前阵子……前阵子听说他在边关跟人起了冲突,伤了官差,被抓起来了。俺这阵子攒钱,就是想托人打点打点,看看能不能把他救出来。”
原来是这样。潘晴恍然大悟。难怪他日子过得这么紧巴,原来是为了救弟弟。这兄弟情,倒是比书里写的更具体了些。
“需要很多钱吗?”潘晴问。
“嗯,”武大郎点点头,叹了口气,“听说要不少。俺这炊饼一天也就挣几十个铜板,不知道要攒到猴年马月。”
潘晴看着他发愁的样子,脑子里忽然闪过一个念头。
她是谁?她是潘晴!是靠着一手好厨艺和创意在美食圈混饭吃的博主!虽然现在没了烤箱微波炉,但这古代的面粉鸡蛋她还是认识的啊!
武大郎的炊饼底子不错,要是稍微改良一下,搞点新花样,还怕卖不出去?到时候别说救武松,就算在阳谷县买个大宅子,也不是不可能啊!
想到这里,潘晴的眼睛亮了起来,仿佛看到了一条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
“大郎,”她拍了拍武大郎的肩膀,虽然他的肩膀实在太宽,她的手显得有点小,“别愁了。不就是钱吗?有我在,以后咱的日子肯定能好起来!”
武大郎被她这突如其来的豪气吓了一跳,嘴里的炊饼都差点喷出来:“娘子……你说啥?”
潘晴却没解释,只是神秘地笑了笑,心里已经开始盘算起来:甜味的可以加芝麻红糖,咸味的可以加葱花肉末,还可以搞点夹菜的,就像现代的肉夹馍……对了,还可以做成长条形的,方便拿着吃,就叫“潘金莲牌卷饼”?
她越想越兴奋,甚至忘了自己现在的处境,仿佛已经看到了无数铜板向她砸来。
武大郎看着自家娘子一会儿皱眉一会儿笑,眼神亮晶晶的,跟以前那个总是唉声叹气、眼神怨怼的样子完全不同,心里虽然纳闷,却也松了口气。
不管咋说,娘子醒了,还肯跟他说话,甚至分炊饼给他吃,总归是好的。
他哪里知道,从这一刻起,他和“潘金莲”的人生,已经悄然偏离了原本的轨道。
就在这时,门外忽然传来一个尖酸刻薄的声音:“哟,武大郎,你家娘子醒了?可别是装病偷懒吧?”
随着话音,一个穿着青布裙、梳着油亮发髻的老婆子掀帘走了进来,正是武大郎刚才提到的王婆子。她三角眼扫过屋里,最后落在潘晴身上,眼神里带着毫不掩饰的鄙夷和探究。
潘晴心里咯噔一下。来了来了,经典配角上线了!这王婆子可是原主潘金莲悲剧里的关键人物,她可得小心应对。
她还没来得及开口,王婆子已经阴阳怪气地开了腔:“我说金莲啊,你也真是的,不就是被我家石头撞了一下吗?至于躺一天?是不是觉得嫁给武大郎委屈了,故意折腾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