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初期形势

李诵都即位3个月了,病不但没好,反而有加重的趋势,既不能正常说话,行走也不方便,朝臣们很难看到他,搞得人心浮动,政局不稳。

很多大臣认为,既然李诵一直病着,没法顺利处理朝政,干脆早立太子,可以由太子辅政,一旦皇帝有个三长两短,太子也可以顺势即位,不至于断档。

当时李纯已经27岁,是李诵的嫡长子,年富力强,果决干练,依法依理,立李纯为太子都是众望所归。

几个大臣帮助李纯争取了一番,王叔文和李诵竟然先后反对,这才有了李纯急火攻心晕倒的事件,李志国就是趁这个时候穿越过来的。

李诵当了那么久的太子,望眼欲穿,好不容易坐上去,位子还没捂热,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还有些幻想,哪肯轻易让权。王叔文等人极为自负,正想着大展拳脚,搞一番轰轰烈烈的大改革、大事业。

所以,在立太子的事件上,他们形成一致的的反对意见,说白了,就是想相互依靠,继续把持政权,不容其他人插手。

王叔文等人也确实搞了一些改革措施,赢得一些口碑,但是王叔文做人不行,个性张扬脾气大,容易得罪人,搞得还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那一套。

他既不尊重老臣,也不善于安抚其他官员,除了几个关系好的的铁杆亲信,其他大臣都不怎么待见他,特别是俱文珍、杜黄裳、武元衡等人非常完全不服王叔文,形成对立之势。

俱文珍、杜黄裳、武元衡等人,对王叔文一伙人,把持权力,肆意妄为,非常不满,多次请求立李纯为太子,属于李纯的同盟军。

王叔文对权力看的很重,自然不愿让权,多次设法阻挠李李纯为太子,李诵偏偏就信任王叔文一伙,朝政基本都是委托王叔文、王伾、韦执谊等人处理,王叔文一伙把持着大权,气势正盛着。

李纯把基本情况理清楚以后,心里就有底了,开始筹划着对策,为下步的行动作打算。

李纯认为,自己要做大事,与王叔文等人必有一战,这种事光靠一个人不行,必须要拉起一个班子,既然俱文珍、杜黄裳、武元衡等人支持自己,那就尽快与他们建立联系。

李纯认真回忆了历史,知道杜黄裳在支持自己立太子、当皇帝的事件上,发挥的作用最大,应该首先争取,于是对郭妃说:

“你派人找一下杜黄裳,让他明天上午以探视病情的名义,来王府一叙。”

郭妃说:“好,我会让人通知杜黄裳,你也要保重身体,早日康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