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调整区划

记得在前世,行政区划差异很大,有的省上亿人,富可敌国,有的省份只有几百万人,又穷又小,还维持一个省级的架构,需要上面贴钱维持。县一级也是一样,有的几百万人,有的只有几万人,两极分化,缺乏统一的标准。一个小县和一个大县一样,各个部门齐全,财政供养人员比例偏高,给当地带来很大的财政压力。

唐朝目前发展的还不均衡,除了中原以外,其他地方还没完全发展起来,为了防止以后人口变化再被动变动,李纯决定借鉴前世的人口数据。

具体的参照,就以穿越前2020年的人口数据为准,这个时间点,各地已经充分发展,人口相对稳定下来,可以合理运用这时的人口数据。在道一级,就参照前世承载6000万人口的底线,少于前世6000万人口的区域进行合并,保持一个合理的规模。

扶桑由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个大岛组合,规模适中,可以单独设一个道,命名为扶桑道。

首府可以选在大阪,此处位于属于扶桑原来的中心地带,相对发达,又靠海,便于和唐朝的联系。

扶桑的旧名需要改掉,可以将大阪改为东昌府,进一步扩建,作为扶桑道的首府。

新罗的面积偏小,可以把鸭绿江和长白山以南区域划过去,相当于前世朝鲜加韩国的区域,命名为新罗道。

汉州西部的仁川,位于新罗西边的中部海岸平原,适合建码头,往来内地方便,可以改名为仁和府,作为新罗道首府。

济州岛划为皇家所有,把扶桑的对马岛划归新罗道作为补偿。

榆关(今山海关附近)以东,鸭绿江、长白山以北,大兴安岭东南,北至外兴安岭,东到库页岛,面积广大,本可以设两个道,但因人口稀少,先设一个道,因有辽河,古代有乌桓在此,可命名为辽桓道。

辽河中游西岸的新民县,位于辽桓道的中心平原地带,可以升级为新民府,经过扩建,作为辽桓道的首府。

由于面积太大,辽桓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鸭绿江以北的辽河流域,加上松花江的中上游(北至辉发河与松花江的交汇处)为其直辖区域,基本包括了前世的辽宁全部,内蒙古的赤峰、通辽,吉林的南部。

长春及其以北的黑龙江流域,包括前世的黑龙江省全部,吉林省的中北部,内蒙古的嫩江流域部分,俄罗斯侵占的的外东北区域。

这里面积虽然大,但短期内难以聚集足够的人口,当地生活着室韦、靺鞨等部,古为肃慎之地,可以设立为肃慎都护府。

在松花江下游南岸设立松州(今哈尔滨),为都护府所在地,肃慎都护府先归属辽桓道代管,待以后发展起来后,再单独设道。

上次设道时,河北道、河南道人口众多,两个道就占了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比重太大,所以两个道拆分为四个。

这次在夏原组建京畿道,把原来的河南道南边三州划走,损失了不少,而且现在全国其他地方都发展起来,又新增加了不少区域,应当把河南、河北进行重整。

撤销河北道,将其一分为三,以漳河为界,以北部分划归幽燕道,幽燕道燕山以北少数民族区域划归河东道,使该道成为纯汉人居住区,基本包括了前世河北省、北京市燕山以南的区域,加上天津全境。

因此地原属冀州,又建立过燕国,改名为冀燕道。深州(现河北深州)位于该道的中心地带,交通便利,可将深州升为深平府,作为冀燕道首府。

原河北道漳河以南区域,西半部划归河南道,基本疆域为前世的河南省除去南阳、信阳部分,加上山东菏泽、济宁西半部,再加上安徽的砀山县。

因此地原属豫州、兖州,命名为豫兖道,将汴州改为开封府,作为豫兖道首府。

原河北道漳河以南区域,东半部划归山东道,再把原山东道徐州及海州以南的区域划归淮扬道,基本疆域为前世的山东省除去菏泽与济宁西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