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后,果然不出所料,一支十余人的日军小队,在一个汉奸向导的带领下,进山搜查“残匪”踪迹。他们沿着山脚巡逻,逐渐逼近了鬼湾村所在的大致方向。
这一天,负责在村外高处放哨的,是王老汉十三岁的孙子,小名狗娃。他装作在山坡上割草,眼睛却时刻盯着山下的动静。当他看到那刺眼的土黄色身影和太阳旗时,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按照事先约定的计划,狗娃没有立刻跑回村报信——那样可能会把鬼子直接引到入口。他反而故意弄出较大的声响,然后朝着与鬼湾村入口相反的方向,拔腿就跑,一边跑还一边假装惊慌地大喊:“娘啊!鬼子来了!”
这一招果然奏效!日军小队发现这个“惊慌失措”的割草娃,立刻嚎叫着追了上去,以为找到了线索。
几乎同时,在村口那条隐秘溪流边,几个负责洗衣服的妇女,看到了狗娃发出的信号。她们不动声色,互相使了个眼色,然后用力地用棒槌捶打衣服,发出“梆、梆、梆”有节奏的响声。这声音在山谷中回荡,听起来与寻常洗衣无异,但却是传给村里暗堡的紧急警报!
暗堡里的哨兵听到信号,立刻用绳索垂下消息。林烽闻讯,迅速部署。他派出一组枪法好的战士进入暗堡和几个预设的狙击点,另一组则埋伏在村内废墟的制高点,形成交叉火力网。其余人掩护伤员进入最深的洞穴隐蔽。
日军被狗娃引开了一段距离,但那个汉奸向导似乎对地形有所了解,很快意识到可能上当,又带着日军折返,开始仔细搜索这片山谷。他们最终还是发现了那条被巧妙伪装过、通往鬼湾村的羊肠小道入口!
就在几个鬼子兵小心翼翼地拨开藤蔓,探头探脑试图进入峡谷的一刹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打!”林烽一声令下!
“砰!砰!砰!”
暗堡和废墟中同时喷出火舌!子弹如同长了眼睛,精准地射向试图进入的日军!居高临下的射击,占了绝对的地利优势。日军猝不及防,瞬间被撂倒了三四个,剩下的慌忙趴下,躲在岩石后盲目还击。
战斗持续了不到一刻钟。日军小队在丢下五具尸体和数个伤员后,见地形不利,对方火力精准,不敢再贸然深入,狼狈地拖着伤员撤退了。
游击队无一伤亡,成功挫败了日军的搜查。
当晚,鬼湾村内,几堆小小的篝火燃起,驱散着山谷的寒意和潮湿。村民们通过秘密通道送来了些许粮食和草药。战士们和留下的村民围坐在火堆旁,虽然食物依旧匮乏,但气氛却与半月前的绝望截然不同。
王老汉也悄悄来了,听到胜利的消息,老人激动得直抹眼泪。狗娃依偎在爷爷身边,脸上带着自豪的红晕。
一个村民看着周围险峻的山峰和隐蔽的村落,咧开嘴笑了,带着浓重的乡音说:“嘿!咱这地方,以前叫‘鬼湾’,没人敢来。现在倒好,成了咱的‘桃花源’了!小鬼子?哼,他们找不着门儿!”
“桃花源……”林烽咀嚼着这个词,看着火光映照下那一张张虽然疲惫却充满希望的脸,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是啊,这个曾经代表死亡和禁忌的荒村,因为百姓的以命相托,因为军民的同心坚守,正在蜕变成一个孕育着反抗火种与生存希望的摇篮。
这不再是鬼魅盘踞的“鬼湾”,而是由民心铸就的、最坚固的堡垒。它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一个藏身之所。它象征着,在这血雨腥风的乱世,真正的力量,深植于那些看似卑微却无比坚韧的民心之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这太行深处,得到了最真实的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