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战士柱子,瘦弱得像根豆芽菜,负责练习投掷手榴弹。标准的木柄手榴弹对他来说太过沉重。第一次练习,他铆足了劲甩出去,手榴弹只飞出十几米就掉在地上。班长骂他,他红着眼眶一遍遍地练。手臂甩肿了,吃饭时连筷子都握不住,晚上就偷偷跑到溪边,用刺骨的凉水敷着肿胀的胳膊,第二天照样咬牙坚持。他的手掌磨出了厚厚的茧子,投掷的距离和精度也在一点点提升。他说:“我要能扔得准,就能多炸死几个鬼子!”
老队员们看着这些稚嫩却倔强的面孔,心中百感交集。他们主动将自己本就有限的干粮分出一半,塞给新兵;耐心地教他们识别各种地形地貌的军事价值,辨别不同枪声的来源和距离;分享自己在生死边缘挣扎的经验和教训。一种超越年龄和资历的战友情谊,在汗水和硝烟中悄然生长。
第七天夜里,一场蓄谋已久的暴雨,如同天河决堤,倾盆而下。豆大的雨点砸在岩石上,噼啪作响,汇成浑浊的溪流在谷底奔涌。狂风裹挟着雨水,抽打着岩壁,发出鬼哭狼嚎般的声响。
林烽独自一人,披着湿透的蓑衣,站在鹰嘴崖最高的那个了望哨位。冰冷的雨水顺着他的帽檐流下,模糊了他的视线,却浇不灭他心中的火焰。他俯瞰着下方被暴雨冲刷得更加狰狞、也更加坚固的防御工事——炸塌的山坳、拉起的铁丝网、伪装严密的火力点、忙碌穿梭的人影……
谷中,此起彼伏的锤镐声、口号声、运输物资的吆喝声,并未因暴雨而停歇,反而被雨声衬得更加清晰、更加激昂。那是生命在极限状态下的呐喊,是信念在风雨中的歌唱。
一股难以言喻的热流,从林烽的心底涌起,瞬间传遍四肢百骸。他知道,这七天七夜的疯狂备战,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军事准备。这是“山鹰支队”在用血肉之躯,用钢铁意志,在这片生养他们的土地上,为一场注定惨烈无比的战斗,筑造一座无形的、却坚不可摧的精神堡垒和物质长城!
他望着远方无边的雨幕,仿佛看到了松本正雄那张狰狞的面孔,看到了蜂拥而来的日军黑潮。但他的眼神,却如同这鹰嘴崖的岩石般沉稳、坚定。
“来吧!”他在心中默念,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让鬼子的铁蹄,踏在我们用血肉和信念铸就的基石上!”
暴雨如注,冲刷着鹰嘴崖的每一寸土地,也洗礼着这支即将迎接生死考验的队伍。厉兵秣马的七天,是血与汗的七天,是生与死的预演,更是“山鹰支队”灵魂升华的七天。风暴的中心,他们已准备好,迎接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