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里陷入了沉默。
陈默在一旁敲着代码,头也不抬地说:“技术可以还原真相,但不能左右人心。”
“那就让她‘自己发现’。”一直沉默的张野突然开口,”
一个名为“信息回流”的计划在四人手中迅速成型。
他们没有动用任何与林枫相关的社交账号,而是通过学校心理社一个几乎无人关注的匿名公众号,发布了一篇深度长文——《警惕身边以爱为名的情感操控:你的选择权是否被无形剥夺?
》。
文章没有指名道姓,却用极其详尽的笔触分析了一种典型的情感操控话术:打着“我是为你好”的旗号,通过转述第三方权威(如老师、专家)的负面评价,来打击当事人的自信,从而引导其做出符合操控者期望的决定。
文中列举的几个案例,无论是对话场景还是核心句式,都与周曼对苏晚晴所做的一切高度吻合。
随后,陈默动用了一点技术手段,将这篇文章的链接通过算法,精准地推送到了苏晚晴经常浏览的几个海外学术论坛和文献网站的侧边栏广告位上。
它会像一颗被精心放置的种子,安静地等待着被发现。
接下来的两天,林枫过得异常煎熬。
他没有联系苏晚晴,只是默默地等待着。
第三天傍晚,手机屏幕终于亮起,是苏晚晴的来电。
“林枫,”她的声音听起来异常疲惫,却又带着一种如释重负的清醒,“我给那位导师发了封邮件,重新介绍了我的研究课题。他今天回信了,他说我的方向很有趣,欢迎我随时提交正式申请……他说,他根本不记得曾经拒绝过我。”
林枫紧握的拳头缓缓松开,他没有说“我早就知道了”,只是轻声问:“那你……”
“我问了我妈,周曼阿姨到底是怎么回事。”苏晚晴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苦涩的笑,“我妈说,周曼阿姨是真心为我好,怕我一个人在国外吃苦,怕我像她一样……可笑的是,她对我妈转述我的研究方向时,连最核心的理论都说错了。”
电话那头陷入了长久的沉默。林枫能感觉到她内心的挣扎与混乱。
小主,
“有时候,”他斟酌着开口,“别人替我们害怕,只是因为他们自己,还没有走出过去的阴影。”
苏晚晴沉默了更久,久到林枫以为她已经挂断了电话。
然后,他听到她极轻地说:“周曼阿姨……她年轻时也有一个很好的男朋友,为了她,放弃了去德国留学的机会。后来,那个男人一辈子郁郁不得志,酗酒,最后离了婚。她说,她不想我重蹈她的覆辙。”
挂断电话后,林枫坐在电脑前,打开一个空白文档,写下了一封他从未打算发送的信:
“我不会劝你留下,也不会说‘没有你我活不了’这种蠢话。我只是想让你知道,在我的梦想里,一直有你的位置。如果你决定远行,我会在这里等你回来,变得更好,直到能与你并肩;如果你选择留下,我会陪你一起,变得更好,让这里成为我们共同的远方。这不是挽留,这是一个承诺。”
他将这封信打印出来,折好,驱车去了学校图书馆。
他记得苏晚晴借过一本《社会心理学》,还书期限就在这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