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老人不会死,只是被系统踢出

那些细如蛛网的线条叠加、背景与字体的反色模糊处理,对视力正常的年轻人来说尚且需要集中精力,对那些患有白内障、老花眼的老人而言,无异于一道无法逾越的天堑。

最致命的发现,来自他攻破防火墙后调出的一份后台运营日志。

数据清晰地显示,在该县范围内,“智政通”APP的人脸识别认证失败率每上升百分之十,当地一家信息技术公司提供的“人工代办服务包”的采购量,就会稳定增长百分之七。

“呵。”陈默发出一声极轻的冷笑,那笑声在寂静的深夜里像冰块碎裂。

他把数据分析报告扔进群里,结论只有一句话:“这不是技术故障,这是精心设计的商业模式。”

就在陈默埋头代码的同时,行动派的赵子轩已经通过老杨老师,联系上了村里几个年轻些的村民。

线索很快指向了一个叫阿强的年轻人。

据说,阿强是镇上“神通广大”的人物,专门帮那些认证失败的老人“刷脸”,一次二十块钱,生意火爆,甚至推出了“包过套餐”。

赵子轩借口家里的爷爷也需要帮忙,提着两条烟,混进了阿强在镇上租的那个不足十平米的代办点。

屋里挤满了焦虑的老人,空气浑浊。

阿强正不耐烦地操作着,他用的只是一台屏幕贴满胶带的旧手机,但每次给老人拍照前,他都会把手机对着桌角一个不起眼的小黑盒“嘀”地扫一下。

那个动作极其隐蔽,却没逃过赵子轩藏在衣领下的针孔摄像头。

视频传回寝室,陈默只看了一眼,瞳孔骤然收缩。

“这是我三年前写的一个开源OCR识别模块。”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被背叛的怒意,“它能绕过前端的图像采集,直接向服务器提交一个符合规范的‘活体’数据包。那个黑盒子,是用来存储预设面部特征和动作脚本的。他妈的,有人把我的东西魔改成了一把收割老人的镰刀!”

技术壁垒被捅破,愤怒化为前所未有的行动力。

404寝室的四个人,像四颗高速运转的齿轮,瞬间啮合在了一起。

林枫根据老杨老师提供的137人名单,逐一电话沟通,整理出认证失败者的共性特征——超过八成患有白内障,近半数因年龄过大或疾病导致面部肌肉萎靡、动作迟缓。

他通宵达旦,用最简单的语言和火柴人漫画,绘制了一本《老年人数字生存手册》的初稿,里面详细图解了“如何让摄像头清晰地捕捉到你的眨眼”“光线从哪个角度来最好”“手机要举多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体育生张野则发动了他在校青年志愿者协会里的全部人脉,短短一天之内,一支二十人的“陪刷脸小队”集结完毕,只等一声令下,就奔赴柳坪村。

而陈默,他把自己关了起来。

他将阿强的操作逻辑彻底逆向拆解,然后用更底层的代码逻辑,重构了一个全新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