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 故人携药至,风尘叙旧情

“这太贵重了……”青禾有些不好意思,林辰却摆手:“一点心意,你和阿木守着药圃不容易,用这药锄松土,能省些力气。”他看着窗外的雨帘,轻声道,“我在外这些年,走了不少地方,还是觉得咱们村踏实。等忙完这阵子,我也想在村里开个小药铺,和你们一起,守着这片土地,挺好。”

青禾和阿木对视一眼,眼里都泛起暖意。窗外的雨敲打着窗棂,像一首温柔的夜曲,屋里的药香混着情谊,在寂静的夜里慢慢沉淀。林辰看着桌上的《南北草药图谱》,指尖拂过上面的字迹,忽然觉得,无论走多远,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始终是他心里最温暖的牵挂。

日头一天毒过一天,村西头的盐碱地泛着白花花的光,像铺了层碎银子。林辰蹲在地里,手指捻起一撮土,放在舌尖尝了尝,眉头微微蹙起——咸味中带着点苦涩,是典型的卤碱地特征。

“林辰大哥,这破地除了长碱蓬,啥都种不了,你看它干啥?”阿木扛着锄头从旁边经过,筐里装着刚割的苜蓿,是给药圃当绿肥的。他见林辰对着盐碱地出神,忍不住凑过来,“前几年张大爷想在这儿种高粱,苗刚冒头就枯了,白瞎了好种子。”

林辰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这地是宝地,只是没用到正处。”他指着远处的洼地,“你看那里的水洼,雨后总积着水,太阳一晒就结层白霜,那是卤水,能熬出盐来。”

“熬盐?”阿木眼睛瞪得溜圆,“咱村吃的盐不都是去镇上买吗?这破水里能熬出盐?”青禾和晚晴正好送药回来,听到这话也停住脚步,晚晴好奇地问:“林辰大哥,你懂制盐的法子?”

林辰点头,从行囊里掏出个牛皮本子,翻开泛黄的纸页,上面画着简陋的制盐装置:“我在岭南时,见过海边渔民煮盐。这盐碱地的卤水虽不如海水纯,但原理相通,只要反复提纯,就能得到能吃的盐。”他指着图纸,“先挖池储卤,再用芦苇过滤,最后用铁锅熬煮,关键在去苦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青禾看着图纸,若有所思:“村里的盐价一年比一年贵,好多人家都舍不得用,要是能自己制盐,可真是帮了大忙。”晚晴也附和:“苏先生说过,低盐对身体不好,高盐也伤身,自己制的盐能把控纯度,更适合入药调味。”

说干就干。林辰带着阿木在盐碱地边缘挖了三个相连的土池,用夯土把池底拍实,防止漏水。青禾和晚晴则带着村里的媳妇们收集芦苇,编成细密的席子,铺在中间的池子里当滤层。孩子们也来帮忙,提着小水桶往第一个池里舀卤水,叽叽喳喳的像群小麻雀。

“这第一个池叫‘储卤池’,先把卤水存起来沉淀,让泥沙沉底。”林辰边指挥边讲解,“中间的是‘过滤池’,卤水渗过芦苇席,能滤掉杂质。最后那个池叫‘结晶池’,晒过的卤水倒进去,等水分蒸发些再煮,省柴。”

张婆婆提着篮子送来刚蒸的玉米饼:“林辰小子,歇会儿吃点东西。我活了一辈子,还没见过地里能出盐,要是成了,你就是咱村的大功臣!”林辰接过饼,笑着递了块给旁边的阿木:“还得靠大家帮忙,这盐不是我一个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