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7章 春风吹新绿,学子踏香来

三个学徒看得入神。赵平忍不住问:“木大哥,这测卤杆是自己做的?”

“是啊,”阿木笑着扬了扬手里的杆,“林辰大哥画的图样,我用老楠竹削的,泡过桐油,不怕卤水腐蚀。”他指着旁边堆着的芦苇席,“这些也是咱们自己编的,过滤卤水就得用新割的芦苇,纤维密,滤得干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钱小六蹲在沉淀池边,看着卤水缓缓渗过芦苇席,从浑浊变清亮,眼睛瞪得溜圆:“像变戏法似的!”

林辰在一旁讲解:“第一遍过滤去泥沙,第二遍去苦味,第三遍去杂质……你们看这过滤后的卤水,”他用碗舀起一碗,清澈得能映出人影,“这样煮出来的盐,才能又白又纯。”

傍晚收工时,三个学徒的本子上都记满了字。苏明的纸上画着药材图谱,赵平记着盐坊的工序,钱小六则歪歪扭扭写了半页“今日所学”,最后还画了个小小的盐池,旁边标着“亮晶晶”。

饭桌上,李婶送来刚蒸的菜窝窝,里面掺了药圃里的苜蓿芽,清香软糯。张婆婆也拄着拐杖过来,给每个学徒塞了块芝麻糖:“在这儿就像在自个儿家,别怕生,有啥不懂的尽管问。”

苏明捧着芝麻糖,眼眶有点热:“谢谢婆婆,我们一定好好学,不辜负晚晴师傅和林先生的期望。”

林辰看着他们,想起自己当年初入药行的光景,也是这般懵懂又热切。他给众人添了碗山药粥:“学本事急不得,先把根基打牢。明天开始,苏明跟着我认药材、记药方;赵平跟着阿木学打理药圃和盐坊;小六子跟着青禾学制药、做腌菜,咱们分工合作,慢慢来。”

夜色渐深,药铺的灯还亮着。林辰和青禾在整理药材,苏文轩在灯下批注医书,三个学徒的西厢房里传来低低的说话声,夹杂着翻书的沙沙声。窗外的月光洒在药圃里,给新冒的绿芽镀上层银辉,像撒了把碎星。

林辰望着窗外,心里一片踏实。他知道,这些远道而来的少年,就像药圃里的新苗,带着江南的水汽和朝气,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生长,终将和他们一起,把药香和盐味,把这里的日子,酿成更醇厚的时光。

雨来得又急又猛,豆大的雨点砸在药铺的青瓦上,噼啪作响,像在敲一面巨大的鼓。林辰站在屋檐下,看着药圃里的新苗在雨里舒展叶片,刚移栽的石斛在暖棚里抖落水珠,叶片更显翠绿。

“林先生,不好了!”赵平浑身湿透地从东边跑来,粗布短褂紧紧贴在身上,手里攥着个被雨水泡软的竹篮,“东头的盐坊进水了!沉淀池的水快漫出来了!”

林辰心里一紧,抓起墙角的蓑衣就往外冲:“阿木呢?”

“木大哥已经在那儿了,正带着人往外舀水呢!”赵平跟在后面,声音被雨声吞没大半。

盐坊里果然一片狼藉。连日的暴雨让地下水位上涨,沉淀池的夯土虽结实,却挡不住从地底渗上来的积水,浑浊的泥水混着卤水漫过池沿,眼看就要流进旁边的药材晾晒场。阿木正指挥着几个后生用木桶往外舀水,水花溅得满身都是,脸上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

“别舀了!”林辰大喊一声,指着沉淀池边的排水沟,“快把沟挖深些,把渗进来的水引到那边的荒沟里去!”他又对赵平说,“去药铺拿些厚实的油纸来,铺在池沿内侧,能暂时挡住渗水!”

众人七手八脚忙活起来。阿木带着后生挖沟,铁锹插进湿泥里,溅起半尺高的泥花;赵平抱着油纸飞奔而来,和苏明一起往池沿铺,油纸被雨水泡得有些发脆,他们就用石头压住边角,一点点拼接成屏障;钱小六年纪小,搬不动石头,就用手把散落的泥土往沟里推,掌心蹭得通红。

青禾也带着村里的媳妇们赶来,她们提着竹篮,里面是刚煮好的姜茶,用粗瓷碗盛着,递到每个人手里。“趁热喝,别着凉了!”她给林辰递碗姜茶,看着他被雨水浸透的衣襟,眉头微蹙,“要不先歇会儿?”

“没事。”林辰喝了口姜茶,暖意顺着喉咙往下淌,“得趁雨小之前把排水弄好,不然这池卤水就废了,还得淹了药材。”他蹲在池边查看油纸的密封性,又指挥着把沉淀池里的卤水先抽到结晶池,“结晶池地势高,暂时安全,先把能抢救的卤水存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