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报上的红与灶间的暖

天刚蒙蒙亮,石头就举着张报纸冲进了祠堂,报纸边角被露水浸得发皱,他却像捧着块金砖,嗓子眼里还带着没睡醒的哑:“登了!咱村的果酱登报了!”

祠堂里正忙着剥山楂的妇女们“呼啦”围过来,手里的果核掉了一地。二婶子抢过报纸,老花镜往鼻梁上一架,手指点着版面上的照片——是记者拍的熬酱场面,她站在铁锅前搅酱的背影占了大半个版面,蒸汽腾得满脸模糊,却透着股子精气神。

“这字写的啥?”李寡妇踮着脚问,她男人是村里少有的识字人,可惜昨儿去镇上拉玻璃罐了。张老师恰好背着书包经过,被众人七手八脚拽进来,他清了清嗓子,念起了标题:“《槐香村的甜蜜事业:从山货摊到供销社的逆袭》”。

“逆袭!这词儿听着就带劲!”三柱叔扛着柴火进来,正好听见,“咱这是被城里记者夸了?”

张老师继续念:“……灶台前的农妇们围着铁锅忙碌,通红的山楂在铁铲翻动下化作琥珀色的果酱,玻璃罐里封存的不仅是山野的甜,更是一村人靠双手攒出的好日子……”念到这儿,他忽然停了,喉结滚了滚,“下面还印了王主任的话,说槐香村的果酱要进全市的连锁超市。”

祠堂里静了片刻,接着爆发出比鞭炮还响的欢呼。李寡妇怀里的娃被惊得“哇”地哭了,却没人舍得骂,二婶子还往娃嘴里塞了颗山楂:“哭啥!咱村要出大名了!”

韩立挤在人群后,看着照片里自己正往罐口抹蜂蜜的侧脸,忽然想起记者来的那天——他举着个黑匣子似的东西对着灶台拍,镁光灯闪得人睁不开眼,还追着哑叔问东问西,哑叔急得直比划,最后索性拉着记者往山上跑,采了把带着露水的野山楂塞给他。

“韩立妹子,”二婶子把报纸递过来,指尖还沾着山楂汁,“你看这报纸能不能多印几份?俺要给远嫁的闺女寄一份,让她知道娘家村出息了。”

“我去镇上问问,”石头拍着胸脯,“王主任肯定有办法,说不定还能让报社给咱送几百份!”

他刚跑出祠堂,就见哑叔背着个大竹篓从山上下来,篓子里的野枣红得发亮,上面还挂着晨露。看见众人围着报纸笑,他放下竹篓凑过来,张老师指着照片里他采山楂的背影,一个字一个字地念:“……哑叔的山货,是槐香村最实的秤。”

哑叔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像落了两颗星星。他忽然转身往家跑,没多久又跑回来,手里捧着个铁皮盒,打开一看,是他攒的钱,用红布包着,整整齐齐的二十块。他把钱往韩立手里塞,又指了指报纸,意思是用这钱买报纸,给村里每户送一份。

“不用你的钱,”韩立把钱塞回去,“合作社公款买,保证每户都能看上。”哑叔却急得直跺脚,非要把钱留下,最后老支书说:“让他留着吧,这是他的心意,就用这钱给报纸包层塑料皮,免得被雨淋湿。”

一、超市来的人

晌午的日头正毒时,一辆印着“惠民超市”的面包车停在了村口。车门打开,下来两个穿西装的年轻人,手里拎着公文包,皮鞋踩在刚修的水泥路上,发出“噔噔”的响。

“是来考察的不?”三柱叔凑到韩立身边,手里的柴火棍在地上划着圈,“看这打扮,比供销社的王主任还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