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白溪温情

证道红尘 扣字白桃 2492 字 12天前

目送朱不辞的身影消失在城门内,林青阳和沈孤雁相视一眼,再次上马,继续向南。

越往南行,气候愈发温润,景色也与北地的苍茫雄浑截然不同。青山绿水,小桥人家,稻田如碧绿的毯子铺展到天边。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草木的清新气息,让经历了三年风沙与血火的林青阳,恍如隔世。

近二十日的疾驰,当看到那座依山傍水、城墙不算高大却透着灵秀之气的“白溪城”出现在视野尽头时,林青阳感觉自己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城门口那三个熟悉的、略显斑驳的古字,让他眼眶微微发热。

“到了。”他轻声对身旁的沈孤雁说道。沈孤雁能感受到他语气中的激动与近乡情怯,轻轻“嗯”了一声,伸手替他理了理被风吹得微乱的衣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两人牵着马,踏着熟悉的青石板路,穿过渐渐热闹起来的街市。叫卖声、交谈声、孩童的嬉闹声……这一切平凡而充满烟火气的声音,此刻听来是如此悦耳。很快,那条清澈见底、潺潺流动的小河出现在眼前,溪边那座白墙黛瓦、挂着“流水居”匾额的宅院,依旧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仿佛时光从未流逝。

推开虚掩的院门,浓郁的药香混合着湿润的水汽扑面而来。

“阳儿?!是阳儿回来了吗?”

一个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声音从屋内传来。紧接着,林母快步走了出来,她手里还拿着一把择了一半的草药,看到门口风尘仆仆却身姿挺拔的儿子,以及他身边那位清丽绝俗的姑娘,手中的草药瞬间掉落在地。

“爹,娘,不孝子青阳,回来了。”林青阳喉头哽咽,拉着沈孤雁,快步上前,跪倒在地。

林父也从药房里闻声走出,看到跪在地上的儿子,身形猛地一顿,嘴唇哆嗦着,竟一时说不出话来。三年间,他们只能依靠时断时续的书信和万知楼的告示知晓儿子的生死,每一次边关战事紧张的消息传来,都如同在他们心头剜肉。林母的鬓角早已斑白,林父的脊背也比三年前佝偻了些许。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林母泣不成声,连忙将两人扶起,紧紧抓住林青阳的手,仿佛怕他再次消失。林父也红了眼眶,重重拍了拍儿子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他们的目光随即落到沈孤雁身上,充满了慈爱和感激。他们知道,这三年,是这位姑娘陪在儿子身边,并肩作战。

当晚,流水居内灯火通明,准备了极其丰盛的家宴。席间,林母不停地给林青阳和沈孤雁夹菜,目光几乎无法从两人身上移开,反复念叨着“瘦了”、“黑了”,听着儿子轻描淡写地说着边关的趣事,刻意回避那些惊险,更是心疼不已。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林父林母交换了一个眼神。林母放下筷子,看着眼前这对无论相貌、气质都无比登对的年轻人,越看越欢喜,终于忍不住开口:“青阳,孤雁,你们……年纪也不小了。如今北莽也败了,仗也打完了,你们也都平安回来了。爹娘想着,不如……就趁这次回来,选个黄道吉日,把你们的婚事办了吧?也好了却我们一桩最大的心事。”

“噗——咳咳……”林青阳正端着一杯茶,闻言差点呛到,一张俊脸瞬间涨得通红,有些手足无措地看向沈孤雁,“爹,娘,这个……这个是不是太急了些?我们才刚回来……”

沈孤雁更是羞得连脖颈都染上了绯红,螓首低垂,几乎要埋进碗里,声如蚊蚋,带着难得的慌乱:“伯父,伯母……此事……还需……还需从长计议……”她虽与林青阳情深意笃,生死相许,但被长辈如此直白地提起婚事,仍是让她心如撞鹿,羞不可抑。

看着两人窘迫又可爱的模样,林父林母都笑了起来,林母嗔怪道:“这有什么好急的?你们都二十出头了,寻常人家像你们这么大,娃娃都会跑了!就这么定了,回头娘就去找那街头算命的王瞎子合八字,选日子!”

正当林青阳不知如何应对父母这甜蜜的“攻势”时,院门外传来一个洪亮而带着激动的声音:“林大哥!林大哥真的回来了吗?”

话音未落,一个身材壮实、皮肤黝黑的青年就冲了进来,正是隔壁李铁匠的儿子李石头。三年不见,当初的半大少年,如今已长成了健壮的青年,只是那憨厚的笑容依旧。

“石头!”林青阳笑着招呼,借此缓解了方才的尴尬。

李石头看到林青阳,眼睛瞪得溜圆,激动得语无伦次:“林大哥!真是你!你太厉害了!万知楼……万知楼都说你是大英雄!‘青阳耀北原,一剑破长生’!咱们白溪城都传遍了!我爹说了,以后咱家打的刀,都要刻上‘林’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