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系统警报:镇里的明代古桥要被拆了修新桥!

自从那篇堪称“范文”的半年工作总结被孙大海和李卫国联合批示,要求全镇各科室学习传阅后,江澈的好日子,就彻底走到了尽头。

他培养“卷王”小李的计划,从一开始就跑偏了。

他本意是想给自己打造一个“防火墙”,一个“杂务处理器”。结果,小李这台处理器性能过于卓越,不仅完美处理了所有输入任务,还顺带把整个系统的名声都打了出去。

现在,青龙镇上下都知道,党政办新来的江副主任,不仅自己是“大笔杆子”,点石成金,更有一手“化腐朽为神奇”的育人绝活,能让朽木开花,顽石点头。

这个名声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江澈的办公桌,成了全镇“疑难杂症”的汇集地。

农业办报送的产业规划,逻辑不顺,送来一份,“请江副主任把关”。

计生办统计的人口数据,前后矛盾,送来一份,“请江副主任斧正”。

就连镇中学要搞个校庆活动,写的邀请函草稿,都托人送了过来,“请江副主任润色”。

江澈感觉自己不像个副主任,倒像个开设在镇政府里的“公文门诊”,专治各种写作上的不孕不育。而他亲手培养出来的“卷王”小李,则成了他最得力的……医闹。

小李每天抱着一堆材料,用一种近乎狂热的崇拜眼神看着江澈:“江副主任,您看,这是财政所的稿子,站位还是不够高。”,“江副主任,企业办这个报告,对上级精神领会得太浅了。”

他把所有问题都挑出来,然后眼巴巴地等着江澈给出“指导意见”。

江澈能怎么办?他只能硬着头皮,用最敷衍的口气,说几句模棱两可的话。可小李总能从他那“嗯”、“还行”、“就那样吧”的废话里,自行脑补出万千深意,然后打了鸡血一样去修改,改出来的东西又是一篇精品。

功劳,自然又记在了江澈的头上。

这天下午,江澈终于找到一个空档,成功把小李支去县里送材料。他长舒一口气,感觉整个办公室的空气都清新了不少。他锁上门,拉上窗帘,小心翼翼地从抽屉最深处,摸出了那本已经被压得有些变形的《台钓入门与精通》。

他给自己泡上一杯浓茶,翻到“秋季钓鲫鱼的饵料搭配”一章,整个人瘫在椅子上,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

这,才是人生啊。

什么仕途,什么前程,能有浮漂轻轻一点的颤动来得惊心动魄吗?

他正看得入神,脑海中那冰冷的、阔别已久的机械提示音,毫无征兆地、如同午夜凶铃般尖啸起来。

【警告!检测到严重历史文化破坏风险!】

【支线任务开启:古建筑的挽歌!】

江澈手一抖,滚烫的茶水洒在书页上,洇开一片褐色的水渍。他整个人像被电击了一样,僵在原地。

来了,又来了!

他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这个该死的系统,只要他想安生过两天,就必定会跳出来给他找事!

一行行猩红的文字,如同烙印般浮现在他的视网膜上。

【任务背景:为争取“清溪县南北交通干线贯通工程”项目,青龙镇党委政府经会议研究,初步决定,拆除位于镇东头的“济安桥”,在原址上修建一座现代化的钢筋混凝土大桥。】

【目标信息:济安桥,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超过四百年历史,为三孔石拱桥,结构精巧,雕刻精美,是本县现存最古老的石桥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江澈的脑子“嗡”的一声。

济安桥?

他当然知道那座桥。就在镇子东边,连接着老街和河对岸的几个村子。桥身由巨大的青石砌成,经历了四百年的风雨,石面上布满了青苔,桥栏上的石狮子被岁月磨平了棱角,显得憨态可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