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江澈的“神来之笔”:为什么不能都要?

江澈的大脑飞速运转。这种情况,绝对不能提出任何具体的解决方案。一旦提了,事情就又成你的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说一些正确的废话,把皮球再踢回去。

他清了清嗓子,酝酿了一下情绪,开口道:“书记,镇长,我觉得,这件事反映出我们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还有所欠缺。古研究员的文章虽然言辞激烈,但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赵副市长的批示更是高屋建瓴,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批示精神,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绝不辜负市领导的期望。”

一套标准的官话,滴水不漏,字字在理,但听完跟没听一样。

孙大海的脸色沉了下去。他要听的不是这个。这些正确的废话,他自己能说三天三夜不重样。

“小江,我不是让你来给我做会议总结的。”孙大海的语气里透出不耐烦,“我现在问你,眼下这个局,怎么破?项目,是县里重点督办的,必须上。古桥,有市领导的批示,绝对不能拆。项目要上,桥就得拆;桥不拆,项目就得黄。这是一个死结!你说,怎么办?”

小主,

孙大海把问题直接砸了过来,不给江澈任何和稀泥的空间。

李卫国也在一旁帮腔,语气里带着一丝恳切:“是啊小江,现在镇里陷入了两难境地,可以说是进退维谷。你年轻,思路活,不要有什么顾虑,大胆说,说错了也没关系。”

说错了没关系?江澈心里冷笑,等我真说错了,第一个被推出去祭天的就是我。

他看着两位领导那充满期盼(和威胁)的眼神,知道今天不说出个一二三,是走不出这间屋子了。

怎么办?怎么办?

江澈的脑子里,系统任务的警报还在闪烁:【保住古桥,保住青龙镇的根!】

他必须想个办法,既能完成任务,又能把自己摘出去,最好还能让他们以后别再来烦自己。

他看着桌上那张规划图,上面,红色的新桥规划路线,像一把利剑,直直地插向了古桥的位置。

在孙大海和李卫国看来,这是A与B的单选题,有你没我,有我没你。

可在江澈这个来自后世的灵魂看来,这根本就不是个问题。后世多少景区,不都是新旧建筑交相辉映,古代文明与现代科技和谐共存吗?

一个念头,一个最简单、最直接、甚至可以说是最“懒”的念头,在他脑中一闪而过。

对啊,就这么说。这不费脑子,而且听起来很有道理,能最快地结束这场要命的谈话。

江澈抬起头,迎着两位领导的目光,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仿佛是刚刚才想到的困惑表情,他伸出手指,在规划图上点了点,然后又指了指旁边的空地,用一种近乎天真的语气,轻声问道:

“书记,镇长……我有个问题,可能有点外行。”

“说!”孙大海立刻道。

“就是……我们为什么非要二选一呢?”江澈的声音很轻,却像一颗石子,投入了办公室这潭死水里。

“我们为什么……不能都要呢?”

这句话一出口,孙大海和李卫国全都愣住了。

都要?

什么意思?

江澈见他们没反应,以为自己的思路太跳脱了,为了让他们赶紧放自己走,他只好又多解释了两句。

他指着规划图,说:“我的意思是,新桥的规划路线,能不能稍微往旁边挪一点?就在老桥的下游或者上游,隔个几十米。这样,新桥照样修,解决交通问题,代表着我们的发展和未来。”

然后,他又指了指古桥的位置。

“老桥呢,也不用拆。我们把它原样保留,甚至可以申请那笔文化保护专项资金,把它修缮一下,做一个步行景观桥,代表着我们的历史和根。一座新桥,一座老桥,一座通车,一座看景,两座桥并排立在那里,一座代表发展,一座代表历史,古今交辉,新旧共存……这样,不是更有意义吗?”

江澈说完,小心翼翼地看着两位领导的脸色。

他觉得自己这个主意简直完美。不用复杂的权谋,不用高深的理论,就是个简单的“平移”,既保住了桥,又让项目能继续,完美符合系统任务要求,而且听起来简单易行,他们应该能听懂,然后就能放自己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