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依旧闭着眼,像是快要睡着了,含糊地应了一声:“嗯……是挺难的。”
多一个字都没有。
小李见状,也不再多问,只是把车内的音乐调得更轻了一些。
车子很快就到了老王馄饨铺。铺子不大,但很干净,蒸腾的热气从门口弥漫出来,带着一股好闻的猪油和葱花混合的香气。
孙志国就坐在靠窗的一张小方桌旁。他穿着一身深蓝色的运动服,头发上还带着一丝湿气,看上去就像一个刚刚晨练结束的普通市民。他的面前放着一碗馄饨,一碟小咸菜,还有一个烧饼。
看到江澈进来,他立刻站起身,脸上带着爽朗的笑容,丝毫没有县长的架子。
“小江来了,快坐快坐!知道你熬了一宿,特意让他们给你多加了虾皮和紫菜,补补精神。”
“孙县长,您太客气了,我……”
“别站着,坐。”孙志国不由分说地按着江澈的肩膀让他坐下,然后又对小李说,“去,再给江科长拿个茶叶蛋。”
江澈把文件袋放在身边的空椅子上,动作不大,但足以让孙志国看到。
“昨晚辛苦了。”孙志国自己先咬了一口烧饼,慢条斯理地嚼着,“我听老陈说,你们聊到很晚。周书记对林场的事,一直很上心。”
他的语气很平淡,像是在聊家常,但江澈知道,真正的考校开始了。
“是,周书记很关心林场职工的稳定问题。”江澈拿起勺子,舀了一个馄饨,却没有吃,“陈场长把困难说了一遍,确实是千头万绪,积重难返。书记主要是从维护全县大局稳定的角度,听取了一下情况。”
江澈的回答滴水不漏。他把昨晚的谈话性质,定义为“维稳”,而不是“经济项目研讨”。维稳,是县委书记的职责范围,他这样说,既没有泄露“林业碳汇”的核心内容,也尊重了政府主抓经济的职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孙志国喝了口汤,眼神闪了闪:“光维稳是堵,不是疏啊。要从根子上解决问题,还是得靠发展。小江,你在省委办公厅待过,见识比我们这些土包子广,对林场这种老大难,就没什么新思路?”
这个问题,比刚才那个要尖锐得多。
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被老板娘端了上来,暂时缓解了江澈的窘境。
他拿起醋瓶,慢悠悠地倒了点醋,然后抬起头,脸上带着几分诚恳的苦笑:“孙县长,您可真是太高看我了。我就是个写材料的笔杆子,纸上谈兵还行,哪懂什么经济发展的大战略。”
他顿了顿,像是认真思考了一下,才接着说:“不过昨晚听书记和陈场长聊,我倒是有个不成熟的感触。”
孙志国的筷子停住了,饶有兴致地看着他:“哦?说来听听。”
“我觉得,林场的问题,之所以这么多年都解决不了,就是因为力量太分散。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江澈的目光迎上孙志国,语气变得郑重起来,“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必须是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由县政府来具体操盘实施,党政一心,拧成一股绳,才有可能办成。任何一方单打独斗,最后都只能是白费力气。”
党政一心,拧成一股绳!
这八个字,像一颗被精心打磨过的石子,不偏不倚地投进了孙志国的心湖。
孙志国的瞳孔,微不可察地收缩了一下。
他深深地看了江澈一眼。这个年轻人,太不简单了。他没有直接回答自己的问题,却给出了一个更高的答案。他没有谈具体的方法,却指出了解决问题的核心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