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资金凑齐,新校舍项目正式启动!

李宏业的“慷慨解囊”,像一针强效兴奋剂,注入了宴会厅。掌声经久不息,气氛热烈到了顶点。每个人都在为“三百万的善举”而喝彩,却又心照不宣地品味着这出大戏的辛辣与残忍。

角落里,江澈用叉子尖戳了戳盘子里那片孤独的熏三文鱼,心里盘算着。一个三百万,盖一栋教学楼是绰绰有余了。按照这个进度,今晚的任务应该能超额完成。

他有点想提前退场了。

舞台上,主持人显然不打算给任何人喘息的机会。灯光再次聚焦,陈望年教授又一次走上前来,他身后的礼仪小姐抬着第二件被红绸覆盖的物件,那沉甸甸的质感,透过丝绸都能感受到。

主桌上,刚刚还饶有兴致看着李宏业窘态的张四海,脸上的肌肉瞬间绷紧。他下意识地挺直了腰背,放在桌下的手,攥成了拳头。

该来的,还是来了。

“说起云州的匠心,绕不开一个姓氏——张家。”陈望年教授的声音再次响起,这一次,他没有讲捐资助学的故事,而是换了一个角度,“从明清的亭台楼阁,到民国的洋房商铺,张家的‘营造之术’,半部云州建筑史。他们靠的,不是偷工减料,而是真材实料,是代代相传的规矩和手艺。”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最终落在那块红绸上。

“可惜,时移世易,很多老手艺都失传了。但有些东西,却被有心人保留了下来。”

红绸揭开,一块古朴厚重的青石瓦范,静静地躺在托盘上。灯光下,石范上雕刻的云纹,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数百年的风雨和荣光。

“这,就是张家祖传的‘云纹瓦范’。用它烧制出的筒瓦,铺在屋顶,风吹不响,雨过无痕。它代表的,是那个时代最顶级的建筑标准,是一种绝不妥协的匠人风骨。”

陈教授的话语,像一把温柔的刀,精准地刺向张四海的软肋。

张四海的脑子“嗡”地一声。

不久前,他的“古韵建材公司”才刚刚以“传承古法匠心,弘扬传统建筑文化”为名,从市里申请到了一大笔文化产业扶持补贴。为此,他没少请客吃饭,打点关系。

现在,这块代表着真正“匠心”的祖宗牌位被摆了出来。如果他不出手,或者出的价钱不够分量,就等于当着全市所有头面人物的面,公开承认自己的“匠心”只是个笑话,是用来骗补贴的幌子。

赵立春市长会怎么想?那些被他塞过红包的官员会怎么看?明天,市纪委的同志会不会就登门拜访,好好聊一聊那笔“扶持补贴”的来龙去脉?

张四海的后背,瞬间被冷汗浸湿。

他终于明白,江澈这一手,根本不是什么“道德绑架”,这是赤裸裸的“政治敲诈”!而且是让他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那种。

“……这块瓦范,同样,无价!”主持人激昂的声音,将张四海从恐惧的深渊中拉回现实。

全场的目光,再一次精准地完成了交接,从刚刚缓过劲来的李宏业身上,转移到了如坐针毡的张四海脸上。

张四海感觉自己的心脏在擂鼓。他看了一眼身旁的王金鼎,王金鼎依旧面无表情,眼观鼻,鼻观心,仿佛置身事外。他又看了一眼李宏业,李宏业正端着一杯酒,用一种同病相怜又带着几分幸灾乐祸的复杂眼神看着他。

不能怂!

张四海一咬牙,举起了牌子。“一百万!”

他学着李宏业的开局,想用气势先声夺人。

然而,剧本总有惊人的相似。

“一百二十万!”一个声音从不远处响起。张四海循声望去,是城西一个搞房地产开发的新贵,前阵子因为一块地皮的事,两人还闹得很不愉快。

那新贵笑眯眯地朝他举了举杯,嘴型分明在说:“张总,匠心无价啊。”

张四海的血压“噌”地一下就上来了。

“一百五十万!”

“一百六十万!”

“两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