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纣三十有二,季秋之月。
在应对西岐称天子后,进入了短暂的和平。
黄河中下游的水汽已随朔风渐散,临颖境内的云梦泽畔,枯黄的芦苇荡在风中翻涌如金涛,偶有南飞的雁阵掠过澄澈的天幕,留下几声凄厉的长鸣,为这片古老的土地平添了几分肃杀之气。
这日,商王朝一年一度的秋猎大典正于此间拉开帷幕,帝辛身着玄色嵌金兽纹甲胄,腰悬人皇剑,胯下神驹踏地有声,身后跟着数百名文武百官与三千精锐侍卫,旌旗蔽日,甲胄映霜,浩浩荡荡的队伍在旷野上铺开,宛若一条黑色巨龙。
“大王,前方十里便是围场,昨日已命人布下天罗网,想来今日定能擒获几只猛虎、玄熊,为陛下助兴。”太师闻仲驱墨麒麟至帝辛身侧,苍劲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恭敬。
帝辛微微颔首,目光扫过身旁的两个幼子——七岁的殷郊与五岁的殷洪,二人穿着小小的锦甲,坐在侍从牵的白马上,眼中满是对猎场的好奇。
他嘴角勾起一抹浅淡的笑意,抬手抚了抚殷郊的发髻:“郊儿、洪儿,今日若见了猎物,莫要惊慌,父王与诸位卿家会护着你们。”
殷郊似懂非懂地点头,小手紧紧攥着缰绳,殷洪则怯生生地往帝辛方向靠了靠,引得周围的官员们一阵轻笑。
就在这其乐融融的氛围中,无人察觉,在不远处的一座小山丘上,一道身着青色道袍的身影正静静伫立。
此人正是阐教金仙广成子,他面色沉静,双目微阖,指尖萦绕着一缕若有若无的白气,神识却早已笼罩了整个猎场,目光落在了人群中两个格外高大的身影上——那是镇殿将军方弼、方相兄弟。
方弼身高三丈四尺,方相身高三丈六尺,二人皆是天生神力,能扛鼎拔山,因感念帝辛昔日提拔之恩,一直忠心耿耿守护在王驾左右。
可此刻,他们却有些心神不宁,只觉耳畔总萦绕着一道虚无缥缈的声音,那声音温柔却带着不容抗拒的力量,不断诉说着“商朝气数将尽,西岐姬昌乃仁德之君,若随他而去,必能成就大业”,又提及“帝辛残暴,日后恐祸及幼子,不如携二王子投奔西岐,保全王室血脉”。
这正是广成子施展的玉清仙法“摄魂术”,他深知方氏兄弟本性淳朴,又极重情义,便从“忠义”与“护主”二字入手,一步步蛊惑着二人的心智。
约莫半个时辰后,秋猎的号角声响起,帝辛带领百官进入围场,侍卫们开始驱赶猎物,一时间,虎啸熊吼之声不绝于耳。方弼、方相奉命守护在王驾驻地,看管着暂留此处的二王子。
此时,广成子的声音在他们脑海中愈发清晰:“良机已至,速携二王子离去,迟则生变!”二人眼神逐渐变得呆滞,心中只剩下“带王子叛逃西岐”这一个念头。
方弼俯身抱起殷郊,方相则提起殷洪,两个幼子尚不知发生何事,只吓得哇哇大哭。方弼粗声安慰:“王子莫怕,我等带你去安全之地。”
说罢,二人迈开大步,如两座小山般朝着西岐方向狂奔而去,沉重的脚步声震得地面微微颤抖。
“不好!方弼、方相带走了二位王子!”驻守在驻地外围的侍卫很快发现了异常,只见两个高大的身影背着孩子越跑越远,顿时惊得魂飞魄散,一边派人追赶,一边跌跌撞撞地往围场方向跑去,想要禀报帝辛。
此时的围场中,帝辛正挽弓搭箭,一箭射中了一只奔逃的白鹿,周围响起一片喝彩声。
就在他准备取下猎物时,那名侍卫连滚带爬地冲到马前,跪地高呼:“大王!大事不好!方弼、方相两位将军……两位大人背着二位王子往西边逃了!”
“什么?!”帝辛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手中的弓箭“哐当”一声掉落在地,眼神骤然变得凌厉如刀,“方弼、方相竟敢叛我?!”
他猛地调转马头,对着身后的两名将领大喝:“晁田、晁盖!你二人速率五百骑兵追击,务必将二王子安全带回来,若方氏兄弟顽抗,格杀勿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