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灯圣人所宣讲的大乘佛法,其声如洪钟,其意如春雷,不仅传遍了人间西土,更穿透了幽冥界限,回荡在九幽地府的最深处。
忘川河畔,奈何桥边,地藏王菩萨正端坐于莲台之上,周身散发着柔和的佛光,安抚着过往的无数幽魂。
然而,当那“知行合一”、“六度万行”、“普度众生”的法音传入耳中时,他那万古不变的慈悲面容上,第一次露出了震惊之色。
这佛法……好生熟悉,却又截然不同!
他静静地听着,神魂深处,尘封的记忆被缓缓揭开。
那是他初入地府,立下宏愿之时,地府阴气滔天,怨念冲霄,连他这等修为都感到道心不稳。
就在那时,一位身着青袍,气息渊深如海的圣人,悄然降临。那人,便是青乾圣人。
青乾圣人并未多言,只是与他论道,所讲的,正是这“大乘佛法”的雏形。
青乾圣人告诉他,超度亡魂,非仅凭法力,更需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要深入苦海,方能普度众生。
这番话,为地藏王指明了方向,让他得以在地府立足,立下“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宏愿。
可如今,燃灯所讲的大乘佛法,虽然核心思想与青乾圣人一脉相承,但在细节的阐述,在体系的构建上,却又比青乾圣人当初所讲的,更加完善,更加系统,更加……具有一种“教派”的威严。
地藏的内心,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波澜。
他感到一种强烈的求知欲。
青乾圣人的点拨,是“道”,是纲领;
而燃灯的宣讲,是“法”,是实践。
他想知道,自己万年来在地府的修行,自己对这个“道”的理解,与这位被天道亲口承认的佛教之主,究竟有何不同?
他更想,以自己所理解的佛法,与这位新圣人,论道一番!这并非争胜,而是一种对“真理”的探讨,一种修行者对更高境界的向往。
这种念头,一旦升起,便再也无法遏制。
“谛听,我们走。”
地藏王菩萨站起身,对他的坐骑轻声说道。
那名为“谛听”的独角神兽,通体雪白,能辨世间万物真假,闻言,发出一声低沉的嘶鸣,驮着地藏王,化作一道流光,冲出了地府,直奔西方灵山。
灵山之下,地藏王停住了脚步。
他看着眼前的景象,一时间有些恍惚。
熟悉的是,这灵山的布局,竟与他曾经修行了无数元会的须弥山一般无二!
一花一草,七十二峰,三十六殿,仿佛是须弥山的复刻。
陌生的却是,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他所不熟悉的,属于燃灯大乘佛教的道韵。
那山峰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景,而是蕴含着“禅定”的意境;
那殿宇不再是单纯的建筑,而是象征着“持戒”的庄严;
就连那随风摇曳的花草,似乎都在诉说着“布施”与“精进”的法理。
这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道场。
燃灯早已知晓地藏王的到来。